晓曼: 哎,最近看到个挺炸裂的新闻,郑州有公司直播员工加班,我当时就“哇哦”了一声。你说现在公司都这么玩儿了吗?直播…加班?这靠谱吗?
: 咳,这事儿一出就火了,争议也大。公司解释说为了透明化,让客户和外界了解工作流程,还说员工都是“知情同意”的,加班费也给到位…
晓曼: 等等,这“知情同意”几个字,听着就有点那啥…魔鬼藏在细节里啊!员工真的是自愿的吗?我怎么觉得有点悬呢。
: 你问到点子上了!这事儿得分两头说。首先,公司得确保员工在完全了解情况下,能够自由选择;其次,加班时间得合法,不能违反劳动法,一个月加班时长上限啥的。
晓曼: 道理我都懂,但现在职场压力这么大,大家都卷成麻花了,谁敢硬着头皮说“不”啊? 感觉跟PUA似的。
: 没错,所以关键是“拒绝权”。光跟你说要直播加班、给你加班费,但是话里话外暗示“不干就滚蛋”,那不就变成“被同意”了吗?这性质就变了。
晓曼: 哎呦,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有点像请客吃饭,明明说好自愿参加,结果到了饭店,老板说“必须吃完八道菜才能走”,这不就是被“同意”吃撑了吗?
: 哈哈,这个比喻到位!再打个比方,像去医院打针,医生让你签知情同意书,你好歹得把风险说清楚,还得给人家退路,告诉人家“不打针可能有什么后果,但最终还是你说了算”。
晓曼: 那这种直播加班的公司,有没有给员工“随时撤退”的选项?
: 好像没怎么听说有。而且,就算员工同意被直播,直播内容也是个问题。啥都公开,核心业务、商业机密不就全暴露了吗?就像把厨房直播给所有人看,竞争对手直接抄作业。
晓曼: 那有没有更温和一点的“透明化”方式呢?
: 当然有。可以拍员工Vlog,或者剪辑一些精彩片段,定期发布工作报告和案例展示,都能做到信息透明,同时保护隐私。就像博物馆展览,不用把所有展品都扒光了给人看,只要重点展品亮相就行。
晓曼: 明白了,要么把员工当“网红”使,全程直播;要么就做点可控的剪辑,展示实力,也别把自己老底都抖搂出去。
: Exactly! 归根结底,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是人。技术再厉害,业务再牛,也不能把员工当“产品”卖。咱得保障员工“知情同意”和“拒绝权”。
晓曼: 总结一下,工作可以更透明,但员工的自主权和隐私才是底线!
: Absolutely! 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