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人工智能操控,数字时代的隐形权力
Apr 28
FromLong Text
FromLong Text
人工智能操控风险:从数据到操控,警惕算法对个人和社会行为的隐形影响,呼吁重构数字技术,防止被算法异化。
- 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常常集中在“终结者”式的机器人暴动,或者“1984”那样的监控社会。但我们应该警惕的,是掌握权力的人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操控和影响我们。
- 很多看似普通的互联网公司,本质上都是为了收集我们的数据、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然后卖给广告商。人工智能让这种“注意力经济”变得更加高效和隐蔽。
- 算法不仅能追踪我们在网上的每一个动作,还能分析我们的性格、情绪、甚至心理状态。
- 数字世界的算法可以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糖果”,并且在看不到的私人屏幕上反复投放,精准击中你的弱点。
- 算法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广告推送,可以预测你的心理状态,并将广告精准投放到脆弱的人身上。
- YouTube等平台的推荐算法会不断推送更极端的、让你更容易沉迷的内容,目标是让你不停地看下去,卖出更多广告。
- 这些算法不仅仅在推销商品,更在影响我们的政治和社会行为。平台完全有能力通过算法操控选民的情绪和行为,甚至影响选举结果。
- 这种操控是隐形的。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信息流和朋友看到的是否一样。算法可以推断你的种族、宗教、政治倾向、性格,甚至你的性取向。
- 广告主可以用算法精准地锁定特定人群,推送“黑暗帖文”,你完全无法知道这些内容,平台也不会公开。
-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分裂、公共讨论变得越来越不可能的时代。我们正在为了一点广告收入,建造起一个全社会的监控和操控体系。
- 许多科技公司的人并非有意作恶,但其商业模式和技术架构天然是为了最大化用户黏性和广告收益,这种结构一旦被权力者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 我们需要彻底重构数字技术的运作方式,包括算法透明度、数据收集边界、平台激励机制等。
- 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个问题,继续放任算法和广告驱动的数字平台左右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会变成商品,被卖给出价最高的独裁者或煽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