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曼: 嘿,今天咱聊点新鲜的,Google NotebookLM,听说最近出了个音频概述功能,厉害了,支持50多种语言!我一听就觉得,嗯,好像很牛,但具体能干啥?能不能先给我通俗地讲讲?
原野: 简单来说,你就把各种资料,比如说论文啊,报告啊,甚至是纪录片,一股脑儿扔进NotebookLM,它就能给你自动生成一段像播客一样的音频,而且是用你账户里设置的语言,现在还一下子增加了50多种语言!
晓曼: 哇!50多种?真的假的?像什么,非洲土著语,印地语,土耳其语,这种小语种也行?
原野: 没问题!荷兰语、波兰语这种都算小意思。你想啊,假如你是老师,要做国际化的教学,想让学生听葡萄牙语纪录片的精华,然后用西班牙语或者中文来理解,这不就全搞定了? 就跟你出国带了个随身翻译似的。
晓曼: 听着就像随身带了个口译官。那切换语言麻烦吗?
原野: 一点都不麻烦!它加了个“输出语言”选项,随时点一下就能改。就好比你开车变道,轻轻一拨转向灯,嗖一下就过去了。
晓曼: 哈哈,这可比我对着字幕吭哧吭哧翻译强多了!那它会记住我的首选语言吗?比如我平时用中文,它就默认给我中文的概述?
原野: 对!只要你在账户里选了中文,它就默认给你中文的音频概述。当然,哪天你想听听德语的,随便点一下,立刻切换!
晓曼: 哎哟,也就是说,老师用西班牙语的论文,学生用英语写报告,也能马上生成各自母语的听力材料?
原野: 完全OK!我给你说个真事儿,有老师布置了三篇不同语言的科研文章,以前学生得啃三遍,查字典查到崩溃。现在倒好,上传,选语言,三段音频概述,几分钟就搞定,效率蹭蹭往上涨!
晓曼: 哇,那对于学语言的人来说简直是神器啊!
原野: 可不是嘛!而且它还不是那种死板地读原文,它会提炼关键信息,让你省时又省力。
晓曼: 好,最后能不能再给我总结一下,这个功能最大的亮点是啥?
原野: 一句话,就是“方便”!随手上传,多语言输出,再加上播客式的对话形式,让知识不仅“看得懂”,还“听得顺”!
晓曼: 明白了!感谢你的分享,也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咱们再聊更多有意思的AI小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