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进化五大突破 神经元到心智语言
智能进化:神经元起源,情感操控,TD学习强化预测,新皮层模拟试错,心智语言飞跃,人类通过语言传递模拟,形成共同想象。
播客内容提取:智能进化五大突破
1. 原始智能:神经元的诞生
- 动物内部消化猎物的需求推动了早期神经元的产生,用于快速关闭腔体捕捉猎物。
- 神经元通过高频脉冲编码感受对象的强度,并具备适应能力,类似深度学习中的激活函数,能够调整敏感区域。
2. 操控与情感:双侧对称动物的进化
- 双侧对称结构提高了移动能力,但也对操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大脑进化。
- 感觉神经元传递的信号可分为积极/消极 (valence) 和 高唤醒/低唤醒 (arousal) 两个维度,形成原始情感的四象限坐标系。
- 多巴胺驱动寻找食物,告诉你 "something good" 可能存在;血清素告诉你 "something good" 正在发生。
- 长期慢性压力激活血清素,神经会关闭唤醒和动机,进入 low arousal,形成习得性无助,也就是抑郁。
- 条件反射揭示了原始的联想学习能力,动物可以学习信号之间的关联。
3. 强化与预测:脊椎动物的TD学习
- 脊椎动物改进了多巴胺的作用机制,将奖励和强化解耦,形成了TD学习的能力。
- 多巴胺不是奖励信号,而是强化信号,强化动物达到当前状态的行为。
- 模式识别能力是脊椎动物独有的,通过扩展和稀疏的连接方式,以及Hebbian plasticity 形成记忆寻址。
- 好奇是脊椎动物才有的,通过好奇机制,提供一种做新行为的内在奖励。
- 动物通过前庭感了解运动状态,通过海马体记住外部世界的关系,构建基础的世界模型。
4. 模拟与试错:哺乳动物的新皮层
- 哺乳动物进化出了新皮层,赋予它们从模拟中学习的能力。
- 新皮层结构相同,执行相同计算,通过 Helmholtz Machine 验证了大脑的Inference,人类感知的不是 "真正经历的东西",而是大脑认为存在的东西。
- 新皮层赋予了替代性试错、反事实学习、情节记忆的能力。
- aPFC 预测自我,对新皮层进行控制,形成基于模型的强化学习。
- aPFC 和感知皮层区别,aPFC 控制模拟,需要工作记忆,抑制杏仁核。
5. 心智与语言:灵长类与人类的飞跃
- 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大小和群体大小呈正相关,具备心智理论,能够推断他人意图。
- gPFC 预测 aPFC,建模他人心智,能通过观察他人动作学习新技能(逆强化学习)。
- 人类语言可以传递大脑的内在模拟,做到从他人的想象中学习,并形成共同的想象(赫拉利:想象的共同体)。
- 人类运用语言主要由 Broca’s Area 和 Wernicke’s Area 负责,人类通过遗传编码强制了一套完整的学习课程,经过了这个课程之后人类就会学习到语言
- 语言的早期功能是利他的,促进群体选择和互惠利他系统。
- 完美风暴:东非大裂谷形成,直立行走,工具发明,烹饪,早产,大脑容量增大,导致了人类的出现。
LLM思考
- LLM与人的对比,LLM只学习填补空缺的词汇,没有世界模型的模拟,对提问者的心智建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