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OpenAI CEO的“World App”:扫虹膜换币,真能换来未来?
World App风波:Sam Altman推World ID,虹膜扫描引隐私忧虑。数据安全、伦理问题频发,多国监管机构介入调查,或走向生物识别反乌托邦。
- OpenAI CEO 推出 World App: Sam Altman 宣布 World App 在美国开设六家门店,用户可以通过虹膜扫描验证身份。
- World App 的功能: 提供 World ID,用于验证身份,并包含管理加密货币、聊天、游戏等功能的 Mini Apps。
- 虹膜扫描设备 Orb: 用户需要使用 Orb 设备进行虹膜扫描,以获得验证码。计划年底前在美国安装 7500 个 Orb。
- 合作伙伴: Match Group (Tinder, OkCupid)、Stripe 和 Visa 等公司已与 World App 达成合作。
- 早期推广中的伦理问题:
- 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以金钱换取虹膜扫描,目标人群是弱势群体。
- MIT Technology Review 的调查揭露了该公司的不道德行为,包括欺骗、剥削工人以及现金诱导。
- 参与者被要求提供额外的个人信息,Orb 操作员培训不足,无法解答问题。
- 肯尼亚因隐私、安全和金融服务问题暂停了 Worldcoin 的运营。
- “创造问题,销售解决方案”: Altman 对 AI 引起的虚假账户问题表示担忧,并提出 World ID 作为解决方案。
- 生物识别数据的风险:
- 生物识别数据一旦泄露,无法像密码一样更改。
- 可能导致身份盗用,失去在线匿名性。
- 化名可以保护弱势群体,生物识别识别可能危及他们的安全。
- 隐私声明的质疑:
- World App 声称不收集姓名、ID、邮箱等信息,但虹膜代码本身就是个人数据。
- 虹膜扫描和面部照片(Image Data)可能被发送到用户手机或 Tools for Humanity。
- 区块链上的数据删除问题: 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可能无法完全删除。
- 数据安全考虑:
- 将大量敏感数据集中在一个盈利性组织手中存在风险。
- 手机成为单点故障,Orb 操作员和商店容易受到攻击。
- 中国存在虹膜数据黑市。
- 隐私监管机构的担忧:
- 韩国因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而被罚款。
- 巴西禁止 Worldcoin 的运营。
- 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暂停了其运营。
- 法国、英国和香港等地的监管机构正在调查。
- 美国的一些州限制了该应用的使用。
- 走向反乌托邦:
- 与金融、游戏和约会领域的公司合作,可能导致 World ID 被广泛使用。
- Tinder 已经在日本使用 World ID 进行年龄验证。
- 可能强制所有社交媒体账户进行身份验证。
- 政府开始使用 World App 提供官方服务。
- 财富不平等:
- Worldcoin 的大部分代币分配给了团队和投资者。
- World App 最终目标是推广 Worldcoin 的使用。
- 监视常态化: 生物识别数据不应被用于“身份证明”或年龄验证等目的。
- 结论: 不应该扫描虹膜以获取 World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