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哎,最近看新闻,我有点懵,谷歌、苹果这些科技巨头,三年居然零增长!这是什么情况?
晓曼: 零增长?就好像咱们平时开车,突然发现油门踩到底,速度还是纹丝不动,卡在那儿了。
原野: 哈哈,这个比喻形象!那...这个数据靠谱吗?是说完全停滞了?
晓曼: 嗯,数据显示,像谷歌、苹果、微软、特斯拉这些头部公司,员工数量基本没怎么变动,就像原地踏步。
原野: 哇,这可太反常了。我一直以为科技公司都是一路高歌猛进,招人像流水线一样。
晓曼: 以前确实是这样,人才缺口大到随便发个 offer 都能招到人。但现在,就算 AI 再火,烧钱也得有个限度。大厂现在都在试错,不敢盲目扩张。
原野: 那...对于学计算机的毕业生来说,现在是不是更难进大厂了?
晓曼: 那肯定的,大厂就那么几个坑,你得跟全球几万毕业生抢。而且还得跟那些跳槽好几次的大佬竞争,人家可能随便跳跳槽,工资就翻了好几番,新人想进去,门槛更高了。
原野: 我有个表弟,学 CS 的,上个月面谷歌,被刷了三轮,最后还是没戏。他说感觉对方特别挑剔,不仅专业要对口,还得会项目管理,连 PPT 都要做得像董事会报告一样。
晓曼: 这就体现了大厂现在“精兵简政”的趋势。以前只要能干活就行,现在你得是多面手,能写代码,能优化算法,能写文档,还得能带团队。提高效率比单纯招人更重要。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那...是不是小公司或者创业公司,反倒成了唯一的出路?
晓曼: 现在很多 CS 毕业生开始往中小企业跑,甚至去做外包,或者自己创业。好处是机会多,晋升快,但是...不稳定,就像坐过山车,刺激是刺激,风险也高。
原野: 这么说来,大厂香不香,还得看个人目标。如果想要稳定,又想在大公司镀金,现在可能难度比较大;如果敢于冒险,那就得往小公司、创业公司里扎。
晓曼: 没错,总结一下,大厂的黄金时代热度有所下降,招聘也更挑剔;小公司机会多,弹性大,但是要做好被“画饼”的准备。
原野: 好的,那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希望对正在找工作的朋友们有点启发,咱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