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诈骗升级!工作机会是馅饼还是陷阱?教你几招识破骗局
AI诈骗激增引发信任危机,人们需多方验证身份。求职诈骗报告与损失剧增,防骗需谨慎,如视频验证、代码词等。AI检测工具与身份验证技术兴起,但信任成本高昂。
- AI 诈骗导致信任危机: 人们开始验证每一次在线互动。
- 案例: Nicole Yelland 在收到陌生人的会议邀请时,会进行多步骤的背景调查。
- 诈骗手段升级: 从社交媒体到职业平台,AI 工具让诈骗者能快速构建虚假身份。
- 数据: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数据显示,与工作相关的诈骗报告从 2020 年到 2024 年增加了近两倍,损失从 9000 万美元增加到 5 亿美元。
- 防骗方法:
- 要求对方打开摄像头。
- 使用老式的社会工程学技巧进行验证。
- 在电话中要求对方发送电子邮件。
- 在 Instagram 上验证 LinkedIn 消息的真实性。
- 要求发送带有时间戳的自拍照。
- 分享代码词。
- 招聘经理会快速提问应聘者关于他们声称居住的城市的问题。
- “手机摄像头技巧”:要求对方用手机摄像头展示他们的笔记本电脑。
- AI 检测工具: 出现了一些 AI 初创公司,例如 GetReal Labs 和 Reality Defender,旨在检测 AI 深度伪造。
- OpenAI CEO 的解决方案: Sam Altman 运营一家身份验证初创公司 Tools for Humanity,使用眼球扫描设备来创建独特的身份标识符并将其存储在区块链上。
- 信任成本: 验证过程耗时且破坏信任。
- 研究困境: 研究人员不得不成为数字取证专家,以应对大量的诈骗者。
- 常识判断: 过于优厚的待遇可能是诈骗的迹象。例如,远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和无限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