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曼: 最近我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AI播客工具,叫ListenHub,听说刚满月,用户蹭蹭往上涨。咱今天就来扒一扒,它到底使了什么招,这么快就火起来了?
原野: 可不是嘛,这ListenHub,五月初内测,月中就公测了,到六月初满月,注册用户都快破万了,还收集了一堆用户的真实反馈,更牛的是,它推广预算居然是零!
晓曼: 零预算?!这年头,零预算还能涨到一万用户,这怎么做到的?难道是祖坟冒青烟了?
原野: 这可不是玄学,主要还是产品力硬核,口碑自然就上来了。你想啊,早期用户体验了三分钟速听精华,觉得好玩,就主动拉同事朋友入坑,社区讨论也热火朝天。而且他们团队对用户反馈那是相当重视,响应速度也快,用户想要更长的内容,立刻就着手搞深度模式,这种感觉就像用户在跟产品一起成长,一块儿玩儿。
晓曼: 这么说,用户反馈里,哪些是最关键的?
原野: 那必须是用户听完三分钟还想听啊!你想,听个历史事件,刚起了个头就结束了,谁过瘾啊?所以,深度探索模式就是这么被“催生”出来的。
晓曼: 成,那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深度探索模式,它到底是个啥?怎么玩儿?
原野: 这深度探索模式,英文叫Deep Dive,听着就够深度的吧?它能根据原文的信息密度,智能生成6到10分钟的播客。用户上传文件,系统就自动开启这个模式,制作时间也就一分钟左右。
晓曼: 信息密度和时长怎么平衡啊?万一为了凑时长,净说些没用的,那不就成水货了吗?
原野: 这你放心,引擎会分析原文里的关键信息点,用自然流畅的表达串联起来,绝对不会硬塞进去那些没营养的废话。要是原文信息量不够,那就可能生成不到五分钟,保证内容密度才是王道。
晓曼: 哇,比起有些AI,磨磨蹭蹭要等二十分钟才能出稿,这个一两分钟就搞定,效率差这么多!
原野: 那是,节省了九成的时间呢!也更适合咱们这种急性子,有即时需求的人。
晓曼: 那将来会不会把时长再拉长到20分钟、30分钟?
原野: 很有可能啊!未来可能会有更长的专题分集模式,就像纪录片一样,有多集连播。现在咱们的深度探索模式就像一个短篇小说,以后就能拆分成系列专题,让用户自己选择是听一集还是听全套,想怎么听就怎么听。
晓曼: 咱再说说音色选择,为什么要扩充声音库?难道是想搞个“好声音”播客版?
原野: 声音这玩意儿,可是影响听众粘性的关键因素。ListenHub现在有两位主打主播,原野和晓曼,他们的声音温和耐听,但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嘛,有的人喜欢磁性低沉的,有的人偏爱清亮轻快的。
晓曼: 那新增的音色都适合播客吗?会不会有那种一听就让人想切歌的?
原野: 倒也不全是,有些偏向戏剧感,有些适合说唱,更适合讲故事或者脱口秀。我们团队就是想让用户在试验中发现新的玩法,就像菜市场卖各种调料,让你自由搭配,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味道。
晓曼: 听起来有点意思,未来会出哪些新内容形式?
原野: 可能性太多了!单口脱口秀、深夜故事会,甚至混合视频音频的立体剧场,都有可能。总之,我们要打破传统播客的条条框框,玩出新花样。
晓曼: 最后,咱们聊聊高级会员计划,这是ListenHub的第一批付费功能吗?
原野: 没错。高级会员每月可以获得一千积分,能生成一百期普通播客,或者五十期深度探索播客。还可以解锁后续的专属音色和新内容形式,绝对物超所值。
晓曼: 定价上有什么讲究吗?
原野: 我们提供月度和年度订阅,年度用户会有折扣,算下来,大概就是一杯咖啡的价格,就能做几十期播客,简直划算到家了!特别适合那些有稳定内容需求的创作者或者企业。
晓曼: 这种订阅模式对ListenHub的商业模式有什么影响?
原野: 这可太重要了!它能带来可预测的订阅收入,帮助我们团队持续研发新功能,也能通过会员反馈,快速验证新形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ListenHub越做越好。
晓曼: 今天的探讨就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收听,希望今天的节目能让大家对ListenHub的这次更新有更清晰的认识。
原野: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