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enHub
135
6-25高晴: 你说我们是不是都有过那种经历啊?跟家里最亲近的人,就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比如晚上吃面条还是吃米饭,就能吵得天翻地覆,感觉整个地球都要爆炸了!事后回想起来,又觉得,哎呀,至于嘛?
国栋: 可不是嘛!简直是家常便饭。说实话,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吵的压根儿就不是那盘菜,或者那双没洗的袜子,而是另有隐情啊。
高晴: 大家都说“吵架伤感情”,听着就让人心头一紧。但你说奇怪不奇怪,很多时候我们明明不想吵,甚至都想打个结把嘴巴绑起来了,可还是会一不小心就陷进去了。它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呢?像个谜一样。
国栋: 哎,说到底,这背后藏着的,可不是什么秘密武器,而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没被满足的小小渴望啊。吵架这玩意儿,很多时候就像个“信号弹”,嗖地一下飞上天,告诉我们:“嘿,你的某个深层需求,比如被理解、被重视,或者那脆弱的安全感,正在嗡嗡嗡地拉响警报呢!”
高晴: 信号弹?这比喻挺形象的。那如果吵架的本质真的是这些深层渴望没被满足,你能不能给我们具体掰扯掰扯,这些“渴望”到底是什么?当它们落空的时候,又是怎么一步步把我们推向争吵的边缘的?
国栋: 嗯,就拿最常见的来说吧。你心里可能盼着伴侣能多给你点关心,结果对方一不小心就给忽略了。这种“希望落空”的感觉,就像个小虫子在你心里爬啊爬,让你下意识地就开始琢磨:“他是不是不爱我了?”于是乎,下回他只是忘倒个垃圾,这事儿本身屁大点儿,但它却像个开关,啪嗒一下,触发了你心里那根“不被爱”的警报线!结果呢,争吵就变成了情绪大爆发,甚至是为了捍卫自己的“价值感”,非得争个你死我活,谁对谁错。
高晴: 这么一说,吵架的根源还真挺“深”的,都藏在我们心里那些小九九里头呢。不过除了这些内在的“心魔”,还有没有哪些外部因素,就像火星子一样,啪一下就能把战火直接点燃的?
国栋: 哎,要说最直接的导火索,那绝对是——沟通!很多时候,事情本身根本不是个事儿,但咱们的沟通方式,那可就出了大问题了。
高晴: “吵架是因为沟通不好”,这话我们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但你能给我们举个例子,或者再详细解释一下,具体是哪些沟通上的“盲点”,能把本来不起眼的小摩擦,硬生生地给放大成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争吵呢?
国栋: 哎呀,这最典型的,那必须是“翻旧账”啊!本来大家可能就为了今晚谁洗碗这事儿,结果聊着聊着,突然就冒出来一句:“你上个月就没洗碗!”更狠的还有:“你去年还忘了我生日呢!”你看,话题一下子就跑偏了十万八千里,从解决问题直接升级成了“互相伤害”模式。还有啊,另一个大盲点就是“无效倾听”。对方在那儿声情并茂地表达呢,你心里头早就开始打草稿,琢磨着怎么反驳了,压根儿就没听进去人家到底想说啥,那误会可不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嘛。
高晴: 听你这么一说,这沟通方式可真是个大学问啊,对避免吵架简直是至关重要。不过话说回来,吵架这事儿,它就一定是洪水猛兽、十恶不赦的坏事吗?它对咱们的关系,难道就没有一点点积极的、正面的作用吗?
国栋: 那当然有啊!你可别小瞧了吵架,它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那可就像刀子一样,唰唰唰就把关系划得鲜血淋漓;可要是用得巧,用得对,它反而能把你们的关系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更进一步呢!
高晴: 嗯,确实,吵架在我们印象里,总是跟“负面”、“伤害感情”这些词儿挂钩的。但你刚才说它有积极一面,有没有可能,它也能成为我们关系成长的一个,嗯,怎么说呢,一个“催化剂”,加速器?
国栋: 完全可能啊!而且是很可能!一次“健康”的吵架,它能把我们平时那些藏着掖着、不敢说、不愿说的小秘密、大问题,全都给“咣当”一声,摆到桌面上来。这简直就是解决潜在问题的绝佳机会啊!它不仅能帮你把那些憋了很久的压抑情绪给释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它让你有机会,清清楚楚地看到对方最真实的需求和他的底线。这种“深度碰撞”和互相理解,那是平时那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温和沟通,压根儿就给不了的。
高晴: 所以啊,看来关键根本不在于我们吵不吵架,而在于我们到底——怎么吵!那你说,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好好吵架”,才能让它从一个“负面事件”,变成我们关系里的一股积极力量呢?
国栋: 哎,核心啊,就是要把咱们的关注点,从“我一定要赢”、“你必须输”这种无聊的“输赢”模式,彻底转移到“我们怎么把问题解决”上面来。得看清楚,这次争吵背后,我们真正渴望的到底是什么?是希望被看见,还是心里头那点安全感在作祟?能把这些心底话敞开来说,而不是指着鼻子互相指责,那恭喜你,每一次争吵,它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互相伤害,反而成了让你们彼此关系更坚固、更深厚的绝佳“契机”了!
高晴: 嗯,听你这么一说,我算是明白了。原来真正牢不可破的关系,并不是那种从来不吵架、岁月静好的关系,而是懂得如何在一次次的“冲突”中,反而把对方拉得更近,心贴得更紧。
国栋: 完全正确!这才是吵架这门“大学问”背后,真正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好好琢磨的功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