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enHub
0
5-4晓曼: 诶,最近刷新闻,看到说咱们中国智能制造一下冒出来19个新职业,这职位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窜,真的假的?这么热闹?
原野: 嗨,是真的!今年人社部盖章认定的,智能网联汽车维护技术员、智能制造系统维护技术员、工业互联网维护技术员… 一口气19个,个个听着都挺高大上的。
晓曼: 听着就晕!我平时开车就看看油表,这“智能网联汽车维护”到底是干嘛的?
原野: 这么说吧,以前的汽车是“骡子车”,现在的智能网联汽车是给“骡子车”装了个“大脑”,还加了摄像头、雷达,能自己看路!这维护技术员,就好比“兽医+程序员”,既要懂硬件,还得会调算法。
晓曼: 嚯!给车装“智能大脑”还得专门找人伺候着!那这种变革大趋势,到底对咱们整个行业有啥影响啊?
原野: 影响可大了!以前车企就是钣金喷漆加装配线,现在好多工程师直接转行搞智能网联系统开发。给你说个例子,有个叫白志刚的,他就是搞智能重型卡车设计的。
晓曼: 白志刚?细说说。
原野: 他给卡车装了一堆传感器,让车自己能“看见路”,自己“算路”,再配上合适的控制器。这样一来,卡车在工地、矿区这种复杂的地儿,就能半自动跑,驾驶员再累也不会掉链子。
晓曼: 听着像给大卡车装了个“自动驾驶外挂”,省事儿多了!
原野: 可不是嘛!还有个叫包洪洋的,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当高级工程师,他设计的大型数控机床,给高速列车的门窗部件“咔咔”几下就切割好了。这智能制造方案,让那些“哑巴”机床都“开口说话”了——数据一到,全厂效率蹭蹭往上跑,故障率也降了。
晓曼: 机床都能“说话”啦?这活儿听着真酷!
原野: 还有吉林市电力质量经理李思涵,他搞了个可维护电伴热装置,不用关掉整条线的电源就能修,以前出问题要停电,整个小区跟冰窖似的。李思涵就相当于给老设备装了个“急救包”,随坏随修。
晓曼: 这例子接地气儿!
原野: 还有个大背景,国家示范工厂里,超过90%都在用AI和数字孪生技术,把工厂的数字模型和现实世界同步,有问题提前在“虚拟工厂”里暴露,生产现场就少跑冤枉路了。
晓曼: 听你这么一说,智能制造真是全方位升级啊,不光是自动化,而是给整个产业插上了“智慧翅膀”。
原野: 没错!总的来说,新职业涌现和行业转型,都是跟着技术浪潮走的。未来谁能吃透AI、数字孪生这些“新玩意儿”,就能在智能制造里抢占先机。
晓曼: 明白了!看来这智能制造真是要颠覆咱们的认知了。那今天咱们就先聊到这儿,下次再跟大家继续唠唠智能工厂那些新鲜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