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哎,最近看到个新闻,比尔·盖茨要“裸捐”了,说是未来20年要把家产捐个精光,2045年基金会都关门大吉。这…是真的吗?我的天,这是什么操作?
晓曼: 没错,这叫“加速捐赠”计划。简单说,就是要在20年内,通过盖茨基金会再砸出去2000多亿美元,彻底清仓!
原野: 2000亿…美元?!我虽然也知道慈善捐款,但这…也太夸张了吧?他这是图啥啊?
晓曼: 你可以理解成,他要跑一场“慈善马拉松”的最后冲刺。其实他25年前就开始捐了,已经捐了1000多亿了,现在是觉得时间不多了,想加速。而且,人家说了,不想留太多钱给后代,觉得活着把钱花在刀刃上更爽。
原野: 刀刃上?这…怎么理解?
晓曼: 这么说吧,他想专攻几个“硬骨头”。比如,全球健康,要把小儿麻痹症、疟疾这些病彻底摁死;还有教育,特别关注美国公立学校里那些弱势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好好读书。再有就是农业,要研发更牛的种子,帮农民伯伯们对抗气候变化。当然,还有性别平等,要让女性在各个领域都有话语权。
原野: 听起来像打游戏,每个boss都巨难打。等等,他只搞这些吗?
晓曼: 还有两条“支线任务”呢。一个是能源创新,投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另一个是阿尔茨海默症研究,希望能找到突破口,延缓甚至阻止老年痴呆。
原野: 这么多硬茬,他能搞定吗?而且现在国际形势…好像也不太乐观吧?
晓曼: 确实不容易。发达国家捐助预算也在缩水,有些非洲国家还欠一屁股债,医疗投入都受影响。就好比你想搞个音乐节,结果发现赞助商都说没钱,票价又不能太高,你说咋办?
原野: 那盖茨他…怎么想的?
晓曼: 他觉得这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章,而且受他爸妈和巴菲特的影响很大,巴菲特也承诺捐大部分钱嘛。他觉得,钱放在那儿没用,不如赶紧花掉解决问题。
原野: 哎,你给我举个实在点的例子,让我感受一下这钱花哪儿了。
晓曼: 比如说,他在非洲某个国家投钱给当地医院,让村里的妈妈们免费做免疫、产前检查。结果,母婴死亡率一年就降了30%!就像一条堵得要死的马路,突然被拓宽了,整个交通都顺畅了。
原野: 哇,这效果…确实厉害。那2045年,基金会真的要关门吗?这…要怎么操作啊?
晓曼: 这也是一种“豪赌”。关门不是啥都不管了,而是把所有项目都移交给当地政府或者其他机构,确保可持续发展。就像你开了家连锁咖啡店,最后把配方和流程都交给加盟商,然后潇洒走人。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盖茨这盘棋…真是既冒险又壮观啊。他赌的不仅是钱,还有时间和整个管理链条。
晓曼: 没错,他希望在自己还能看到成果的时候,把财富变成实实在在的改变。这场“豪赌”,既是对全球问题的“加时赛”,也是对个人责任的终极考验。
原野: 哇,今天的信息量有点大!把二十年捐光当倒计时,盖茨的“慈善赛”到底能不能赢,咱们拭目以待!感谢你的分享,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