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enHub
0
5-11原野: 诶,最近OpenAI的Sam Altman又搞了个大新闻,叫什么“World App”,听着就科幻得不行。扫个虹膜就能换币、玩游戏,甚至还能约会?这脑洞也太大了吧,靠谱吗?
晓曼: 哈哈,确实有点赛博朋克那味儿了。他这玩意儿的核心是World ID,得用一个叫Orb的球形设备扫你的眼睛,验证身份,然后给你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码。有了这码,你就能进各种Mini Apps,像聊天、管理加密货币啥的。
原野: 等等,扫眼睛?这...这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啊,有点细思极恐啊。这玩意儿现在铺开了吗?
晓曼: 哎,你别说,还真有点规模了。他们在美国开了几家实体店,专门给人扫虹膜,听说年底想在全球装7500台Orb。更厉害的是,合作方里还有Tinder、Stripe、Visa这种大公司,想把这套ID体系往各个领域推广。
原野: 听起来好像挺方便的哈,但我就担心,那些不太懂技术的人,比如老年人,或者信息比较闭塞的人,会不会被套路啊?
晓曼: 你说到点子上了!之前MIT就爆出过,他们在拉美、非洲一些地方,直接给当地人发现金,让人家扫虹膜。这事儿搞得跟收破烂似的,特别low。后来肯尼亚直接把这项目给暂停了,就是因为隐私安全问题实在太多了。
原野: 哎呦,这不就是那种“先制造问题,再卖解决方案”的套路嘛?
晓曼: 可不是嘛!Altman自己还天天担心AI造假账户,一边喊着要防假,一边又大力推广World ID。但你想啊,生物识别信息一旦泄露,那可就麻烦大了。密码还能改,虹膜信息你上哪儿改去?
原野: 那要是有人拿这虹膜信息去干坏事,不就是身份盗用最极端的例子了?想想都觉得可怕。
晓曼: 更可怕的是,这玩意儿还跟区块链技术绑定了。理论上,你所有扫描记录都会留在链上,不可篡改,但也永远无法删除,跟那些永远删不掉的垃圾邮件一样,想想就头皮发麻。
原野: 感觉隐私监管机构肯定也坐不住了吧?
晓曼: 那是肯定的。韩国、巴西、印度尼西亚都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要么暂停项目,要么直接开罚单。欧美那边也在密切关注。
原野: 这么说,这玩意儿风险还挺大的?
晓曼: 那是相当大!我的结论就是,虹膜这种生物识别信息,真的不适合作为身份证明工具,风险太高了。大家千万别为了那几个所谓的代币,就把自己的眼睛交给一家公司,这代价太大了。
原野: 哎,扫虹膜换未来,听上去贼科幻,可背后的问题比黑客电影还多。看来大家真得长个心眼,别被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给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