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enHub
1
5-14原野: 嘿,你听说了没?最近有个特火的概念叫“末日诗歌”,这名字听起来就挺赛博朋克的。
晓曼: 末日诗歌?听着像那种世界末日题材的科幻电影。
原野: 可比电影刺激多了。听说科学家居然把诗歌编码进了细菌的DNA里,我的天,这细菌要是能活到太阳把地球都吞了,那这诗岂不是也跟着永垂不朽了?
晓曼: 哦,你说的是 Christian Bök 的那个“Xenotext”实验吧? 他是想把一整首诗都塞进细菌的基因里,让细菌自己变成“朗读者”。
原野: 等等,我得确认一下,他没事儿把诗塞进细菌里干嘛?这难道是为了炫技?
晓曼: 可以说他想搞一场“诗歌与生命”的对话。他先拿大肠杆菌练手,想让它“唱”出“奥菲斯”和“欧律狄刻”这两段诗,结果翻车了,读出来的全是乱码,就像你打开一个损坏的文档,全是问号。
原野: 哈哈哈,那可太尴尬了。
晓曼: 后来,他换了个厉害的家伙,叫“Deinococcus radiodurans”,俗称“柯南细菌”,因为它超级顽强,能在太空、核反应堆里活蹦乱跳。
原野: 这细菌这么牛?感觉比漫威英雄还抗揍啊!
晓曼: 那可不,它抗辐射、耐高温、还能抵抗各种毒素。科学家开玩笑说,这细菌“不爱你,不需要你,甚至都不知道你的存在”,简直就是真·打不死的小强。听说它已经见过地球上的五次大灭绝,每次都活下来了。
原野: 哇哦,那在这细菌里,诗歌总不会再丢失了吧?
晓曼: 理论上是这样。Christian 已经成功地把整首诗都写进了它的基因里,这些诗句会随着细菌一代代地复制下去,寿命可能比我们人类文明还要长。
原野: 听起来就像把珍贵的文物刻进了钻石里,只不过载体换成了微生物。那要是外星人哪天发现了这些细菌,岂不是就能读到我们的诗了?
晓曼: 有科学家就这么想的,说不定“Xenotext”里的文字会被费米悖论那头的外星人给破解了。你想想,地球都没了,外星人挖出一块微生物,还能读到我们的诗,是不是挺浪漫的“末日遗书”?
原野: 细思极恐啊,这不就是把地球当墓碑了嘛!
晓曼: 更酷的是,这个项目模糊了科学和艺术的边界。为了这首“末日诗”,科学家们发明了新技术,把遗传学当画笔,分子生物学当调色盘。
原野: 哎呦喂,这完全是“科学为艺术打工”的节奏啊!
晓曼: 没错。Christian 的新书The Xenotext: Book Two预计2025年6月出版,里面除了诗歌,还有杂技、字谜和十四行诗,科学、小说和经典文学全都塞进去了。
原野: 哇,这剧情比大制作电影还精彩。
晓曼: 不过,背后也藏着对未来的焦虑。这本书里列举了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海洋污染、物种灭绝…… 顶级保险公司都说,1.5°C 的升温已经完蛋了,现在连 2°C 都晚了,气候变化正在摧毁资本主义。
原野: 听着都让人胸闷,这不就是把一封绝望的情书写给后代吗?
晓曼: 可以这么说。在诗歌和细菌之间,他们刻下了人类对末日的焦虑,又给未来留下了一个注脚。
原野: 总结一下:我们用最前沿的科学写诗,让它在“杀不死”的细菌里流传,也许连外星人都能读懂——这大概就是“末日诗歌”的核心魔力。
晓曼: 不仅是魔力,更是一次对艺术、科技和人类文明意义的深刻反思。
原野: 好了,今天的“末日诗歌”之旅就到这里,感谢你的精彩解读!
晓曼: 不客气,一起守着这些“微观诗人”,看它们活到天荒地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