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最近看新闻,说未来五年,咱们可能要天天跟“杀人级高温”打交道了,我的天,听着就有点儿慌。你给先说说,这事儿到底有多大条啊?
晓曼: 嗯,要说这事儿有多大,就得提那个1.5℃的“警戒线”。巴黎协定定的,想让全球升温别超过它,结果现在气象机构估摸着,未来五年,86%的概率至少有一年要冲破这条线。
原野: 86%?那不就是,基本躲不掉了呗!能不能...打个比方啥的,让我明白明白?
晓曼: 这么说吧,1.5℃就像电梯停在安全楼层。咱现在坐电梯,它不光往上走,还可能嗖一下跳到2℃。虽然这概率不高,但那滋味儿,就像突然百米冲刺,脉搏飙到200那样吓人。
原野: 嘶...说到2℃,那可真是灾难级别了。那这些高温,它都是哪儿冒出来的啊?我咋觉得我家院子里就够热了。
晓曼: 主要两头发力。一头是极端厄尔尼诺,一下把气温拉高,好比给地球开了个临时暖气;另一头是北极变暖,比别的地方快三倍多,冰一融,海平面就像被放气的气球,越来越低,但水面越来越高。
原野: 北极比我们这儿热三倍多?这么夸张!那接下来,是不是还有啥连锁反应啊?
晓曼: 肯定的。你想想,夏天更长、热浪更多,农作物都蔫儿了,粮食产量肯定受影响,水源也少了,旱情就更严重,焚风一来森林更容易着火,飓风啊,强降雨啊,全跟着乱套。
原野: 听你这么说,我都感觉好像进入了“高温新常态”了...没得跑了?
晓曼: 基本是这个趋势。斯坦福的科学家都说了,创纪录的热度马上就要变成家常便饭。所以,咱们得赶紧想辙:节能减排、多种树,要不然以后满大街都是蒸笼里烤鸡的味道,那就晚了。
原野: 哎哟喂,这下我心里有点儿数了。那咱们还能做点啥?我是不是得从少开空调开始?
晓曼: 没错,总得从自己做起,同时还得推动社会政策,才能让这趟“蒸烤”之旅别走太远。得抓紧行动了,别给地球留“最后五分钟”。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得开始行动了。感谢你给咱们科普这么多,大家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