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曼: 我们平时跟AI聊天,基本都是你问我答,它给你一段文字。但如果AI不只是“说”,而是直接“做”呢?比如你让它介绍个东西,它直接给你生成一个可以交互的网页。
原野: 这个想法就很有意思了。它彻底改变了我们跟AI互动的方式。最近Kimi K2背后的一位开发者就分享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思考,核心就是要把AI从一个“聊天机器人”变成一个“成果交付机”。
晓曼: 对,他提了个词叫“Artifact-first”,成果优先。就是说AI理解你的需求后,直接给你交付一个前端应用,比如PPT或者流程图,你还能在上面继续修改。
原野: 我觉得这个方向特别棒。它把AI的能力从单纯的信息输出,变成了直接的“创造”和“交付”。我们用户就不再只是被动看文字了,而是直接上手一个可以交互的产品。
晓曼: 作者还提到,这背后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把写代码的过程藏起来”。这听起来简单,但它更深层的意义是什么?这会怎么改变我们普通人对AI的看法和用法?
原野: 嗯,这个意义就大了。这意味着我们这些完全不懂编程的人,也能让AI帮我们创造出复杂的、可交互的东西。你想想,以前有用户跟Kimi说,想把文章排版进一页A4纸,这在纯文本模式下根本不可能。但有了这个新模式,AI不仅能帮你排版,还能换颜色加动效。AI就从一个知识问答工具,变成了一个真正全能的、主动帮你干活的“工具箱”。
晓曼: 我明白了,这种“所见即所得”的体验确实是颠覆性的。那要实现这个目标,AI自己得先学会怎么用各种工具吧?Kimi K2在这方面又是怎么做的呢?
晓曼: 说到工具使用和Agent能力,Kimi团队一开始也想走常规路线,想让模型通过真实环境去学习怎么用第三方工具,但很快就发现,有的工具部署太麻烦,有的还需要登录,根本行不通。
原野: 这确实是个普遍难题。但他们换了个思路,他们假设模型在预训练的时候,其实已经见过海量代码,早就“知道”工具该怎么用了。所以他们要做的不是从零开始教,而是把这个能力“激发”出来。
晓曼: 哦,原来是这样。这种“激发”而非“硬塞”的思路,听起来确实很巧妙,也更符合AI的学习规律。这为Agent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那在另一个大问题上,就是开源,Kimi又为什么选择把自己的模型公开呢?
晓曼: Kimi选择开源,文章里提了三个原因。一是赚名声,二是借助社区的力量。但最核心的一点是,他们认为开源能建立一个更高的技术标准,反过来“倒逼”团队做出更通用、更好的模型,这跟他们追求AGI的目标是一致的。
原野: 开源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但对于一个目标是AGI的公司来说,这种开放带来的压力和社区的共同创造,价值远远超过了闭门造车。
晓曼: 作者特别强调了“倒逼”这个词,说开源能让他们不能走捷径,尤其是在面对有些大厂可能会用几十个模型、几百个场景去堆砌效果的时候。这种“倒逼”具体是怎么起作用的?它又是怎么和“追求AGI”这个终极目标挂上钩的?
原野: 这个“倒逼”作用很直接。你一旦开源,你的模型就得是“素颜”能打,任何第三方拿到手,都得能复现出你说的效果。这就逼着你必须把模型本身的基础能力做得足够扎实、足够通用,而不是靠一些外部的、复杂的流程去“美颜”。AGI,通用人工智能,它的核心就是“通用”。所以,开源这条路,虽然更难,但它恰好是通往AGI最本质、最正确的那条路。
晓曼: 明白了,这种坚持技术本身,不走捷径的决心,也体现在他们面对市场竞争的态度上。
晓曼: 确实。作者提到,年初Kimi停止广告投放后,在很多应用商店里搜索排名都掉了,但他们还是坚持不恢复投流。而且他们觉得,友商DeepSeek的成功反而证明了,模型本身的硬实力才是最好的推广。
原野: 嗯,这种定力在现在的环境里太难得了。这恰恰说明他们对自己的技术路线和长期目标有绝对的自信,不为短期的流量波动分心。
晓曼: 作者还对现在一些标榜AGI的公司提出了挺尖锐的批评,他认为“智能的上限完全由模型决定”,并且很看不上那种过分强调“闭环”的做法。在他看来,追求AGI的关键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闭环”思维反而是绊脚石?
原野: 因为追求AGI的关键,是不断抬高智能本身的天花板,而这个天花板就是底层大模型的性能。如果你过早地去追求所谓应用的“商业闭环”,你的资源和精力就会从最根本的模型研究上移开。这就像你想造一辆能上火星的火箭,结果你花了一大半时间去研究怎么给火箭刷上最漂亮的油漆。AGI的本质是通用,是解决所有问题,而不是被某个特定的商业模式给框死。所以这种“闭环”思维,其实是对AGI终极目标的一种妥协,甚至是本末倒置。
晓曼: 追求AGI的确是一条险峻的独木桥,需要无比的决心和专注。最后,不如请你来为我们总结一下今天聊到的几个关键点吧。
原野: 好的。简单来说有四点。第一,AI的交互方式正在进化,未来会从“聊天优先”变成“成果优先”,AI会直接给你交付可交互的应用。第二,Kimi认为模型的工具使用能力是可以通过数据“激发”出来的,而不是硬塞。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选择开源,是为了倒逼自己走上那条不取巧、更艰难但更正确的AGI之路。最后,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信念:智能的上限由模型决定,追求AGI,就必须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提升模型的核心能力上,不能有丝毫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