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冲击就业:高考志愿,选专业不如选技能
Mars_explorer_m2dwpwvr0rt
4
6-26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这既源于宏观经济趋势变化,也受到生成式AI的深远冲击。文章核心观点在于,AI时代专业边界正被重塑,重要的不再是专业本身,而是个人技能以及与AI工具协作的能力。因此,文中提出了高考志愿填报的五项关键考量,以帮助学生选择能与AI共同进化的方向。
当前就业困境与宏观趋势
- 严峻的就业形势: 某211院校金融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比例仅65%,某知名985院校金融专硕就业率仅40-50%,硕士学位往往只是推迟就业难。
- 宏观经济风向转变: 过去热门的国际贸易、金融、土木工程等专业,因外需疲软、金融严监管、房地产不振等因素,高收入岗位难以恢复。
- 生成式AI的冲击: ChatGPT、DeepSeek等AI工具能完成写文章、做题、编程、画图、法务合同、财报摘要、市场分析报告等任务,导致初级岗位需求减少,如团队初级RA、SAAS公司初级员工。
AI对传统专业壁垒的瓦解
- 专业边界的重写: AI时代,“护城河”式的专业壁垒正在瓦解,技能比专业更重要,今天热门的专业四年后可能不再有“刚性需求”。
- 标准化专业能力: AI工具能将许多“专业能力”标准化为配置包,例如会计专业技能(编制报表、税务筹划)可被AI财务助手快速完成,编程小白也能借助AI处理大量数据。
- 受冲击最大的技能: 编程、阅读理解和写作是受GPT冲击最严重的技能,其相关性分别高达0.623、0.518、0.448。
- 受冲击最大的职业: 根据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大学教师(英语语言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等领域)、记者、心理健康咨询师、律师等曾被认为AI替代概率低的职业,现位列受大语言模型冲击最严重的10%职业。
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技能与AI协作能力
- 从“专业”到“技能”的转变: 招聘需求已从单一专业知识转向实际操作技能,如运营助理要求公众号/视频号运营经验、组织能力等。
- AI协作成为关键技能: 拥有更好的AI协作能力意味着能更大限度利用AI杠杆放大优势,例如使用ChatGPT可减少写作时间37%、提高质量0.4个标准差,使用Copilot可使软件工程师编码速度提高一倍。
- 成为AI主人的条件: 掌握系统化地提出好问题、对答案优劣有判断力,这需要对本行业深入理解和洞察,即“专业+思考力+洞察力”。
- AI素养的重要性: 了解人工智能算法工作原理、如何增强人类决策、其局限性和偏见,能够“走近、拥抱、祛魅”AI。
高考志愿填报的五大考量
- 研究AI工具的影响: 花时间了解ChatGPT、DeepSeek等工具如何影响未来行业和知识结构,选择能“与AI共舞”而非依赖“专业身份”的专业。
- 选择AI不易替代的能力: 专注于提升创造力、同理心、批判性思维、领导力、解决开放式问题的能力及伦理意识等“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优势。
- 训练通用思维能力: 优先选择能培养分析、建模、数据解读等思维模式的专业,而非死记硬背固定流程和法规的专业。
- 具备跨学科融合潜力: 成为能在多个学科、技术工具、行业场景间穿梭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例如金融行业更青睐复合背景(金融+计算机)的学生。
- 研究最新行业和政策趋势: 避免盲目追逐历史热门专业,关注冷门专业(如数学、生化环材)的翻身机会,以及“出海”等新兴趋势带来的跨文化、国际法、外语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