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哎呀,说起江歌案,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感觉那股子意难平劲儿到现在都散不去。不过,时间它不等人啊,一转眼都到2025年了,你发现没,咱们国家出了好多新的法律法规,这可就给了我们一个特别不一样的视角,能把这案子背后那些曾经争论不休的点,好好地再掰扯掰扯了。
晓曼: 可不是嘛!我跟你说,尤其那些以前觉得怎么都理不清、特无力的地方,现在你看,法律这回是真刀真枪地开始给出明确回应了,感觉一下子有了盼头。
原野: 说起来,江歌案最让人心疼的,除了那个彻骨的悲剧,我觉得就是江歌妈妈后来承受的那些没完没了的网络暴力了。简直是太离谱了!那到2025年,咱们国家在治理这网络暴力方面,到底有了啥新招儿?能给像江歌妈妈这样的受害者,带来点实实在在的希望吗?
晓曼: 哎呦喂,这可真是个大大的变化,简直是颠覆性的!2025年出台那个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简直就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尚方宝剑”。它不是那种等你被骂得体无完肤了才来惩罚,而是直接要求那些平台,给我建好预警模型,提前把那些一看就有网暴苗头的、不正常的账号给揪出来,然后直接限制你!说白了,就是平台再也不能“装聋作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下可有得他们忙活了。
原野: 哎,那你说,这些新规定,它是怎么解决我们以前觉得特别头疼的“追责难”这个老问题的呢?而且,这对于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网民来说,以后上网冲浪的体验,是不是会变得更舒服一点?
晓曼: 以前啊,想追个责,那简直是比大海捞针还难,你根本不知道找谁去。但现在呢,这责任直接就甩到平台脸上了,压得死死的!平台你必须得主动出击,不然就得等着吃罚单。所以对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儿,整个网络环境都会清爽一大截,那些个恶意刷屏的、有组织的水军、还有那些张口就来的人身攻击,都会被更有效地摁住。当然啦,正常的批评和讨论,那是绝对不会受影响的,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地发表意见。
原野: 这么一说,感觉法律终于给网络言论画了一条清清楚楚的红线了,这其实就是在实实在在地保护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哎,说到保护,这可就引出了另一个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了,那就是万一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的人,真要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危险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晓曼: 没错,这一下,就直接戳到了江歌案的另一个,可以说是最让人揪心的核心争议点上了。
原野: 可不是嘛!你还记得不,江歌案里头,刘鑫在江歌遇到危险的时候,选择把门一锁,自己躲起来的那个情节?那可真是当时全社会都炸锅了,关于“见死不救”啊、个人责任啊,大家吵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那到了2025年,法律对这种,哎,这种情境,它又有了什么样的新说法呢?
晓曼: 嗯,这回2025年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啊,那真是给出了一个特别特别清晰的答案。它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咱们老百姓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保护别人不受坏人的侵害,你采取的那些正当防卫措施,它就不算违法!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防卫得明显过了头儿,造成了那种不该有的损害,这时候你才需要承担一点点责任。这可跟以前模糊的概念完全不一样了。
原野: 哇,这项修订可不只是简简单单改了几条法律条文啊,它更像是在向我们整个社会传递一个特别明确、特别响亮的信号,那就是:“法律,它绝不能向不法分子低头!”那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这项规定,会怎么影响我们以后,万一真碰上那些不法侵害的时候,我们的选择呢?
晓曼: 哎,它简直就是给我们所有人都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你想啊,以前多少人心里都犯嘀咕,说我万一真出手救人了,或者自卫了,结果一个不小心,失手了,那我是不是就从一个“英雄”瞬间变成“罪人”了?这新规啊,就等于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法律是鼓励你,是支持你勇敢地保护自己和别人的!它彻底纠正了过去那种“谁受伤谁有理”的,哎呀,那种和稀泥的奇怪做法,真是让人拍手称快!
原野: 所以你看,不管是治理网络暴力,还是明确正当防卫的界限,我们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法律它真的是在积极回应社会上那些最让我们揪心、最让我们感到痛的“痛点”。但在这背后,我觉得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法律和道德,它们俩到底是个啥关系?
晓曼: 没错,江歌案啊,它简直就是法律和道德这两座大山,狠狠地撞在一起,产生的那个最典型的“缩影”了。
原野: 江歌案之所以能一直牵动着我们所有人的心,最后甚至推动了法律的完善,我觉得它深层次的原因啊,就是它实实在在地触碰到了法律和道德之间那条,哎,有点模糊的边界。那在你看来,在这起案子里,法律它是怎么回应我们社会对道德和正义,那种特别强烈的期待的呢?
晓曼: 要我说啊,最最经典的例子,就是2022年那场民事诉讼的判决了。法院在判决书里头,那可是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地指出来了,刘鑫对江歌的遇害,存在“明显过错”,所以她得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在当时,简直就被大家看作是“迟来的正义”啊!因为它头一次用法律的语言,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道德上那些污点,那些瑕疵,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你可是要付出实实在在的法律代价的!这真是大快人心。
原野: 所以说啊,江歌案的这场悲剧,到头来,竟然成了推动我们中国法治进步的一个,哎,一个强有力的“催化剂”。这真的让我们忍不住去想,这场揪心的悲剧,它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宝贵的“遗产”呢?
晓曼: 我觉得它的遗产就是:一个曾经那么那么巨大的悲剧,最终竟然能推动我们的法律,去勇敢地直面那些最让老百姓揪心的“痛点”,而且还以此来重新塑造我们对“正义”的理解。这起案子啊,简直就是给我们所有中国人上了一堂,哎,一堂活生生的“全民法治教育课”!它用事实证明了,法律的生命力,恰恰就在于它能和我们人民最朴素的道德情感,产生那种“同频共振”,去回应大家对公平正义最最真挚的渴望。这才是它最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