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说起科兴生物啊,大家脑子里可能立刻就浮现出“新冠疫苗”这四个字,感觉特高大上,是吧?可你绝对想不到,这家光鲜亮丽的明星企业,背地里居然藏着一场打了十年、堪比宫斗剧的股权大战!哎,你说说看,这么个大企业,这内斗到底是怎么燃起来的呢?
晓曼: 嗯,要说这事儿啊,得把时间倒回到2016年。那时候科兴生物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了,但股价呢,就跟那温吞水似的,一直没啥起色。公司管理层,尤其是尹卫东董事长他们,就觉得这简直是被严重低估了价值,太不划算了!所以,他们琢磨着,干脆拉上赛富基金啥的,搞个私有化方案,从美股退市,回家,回归咱们国内资本市场,图个更高的身价。
原野: 哎,等等,这听着不是挺正常的商业操作吗?为了能卖个好价钱,寻求更高的估值,这多常见啊。怎么着?这事儿还能演变成一场腥风血雨的内斗?我有点蒙了。
晓曼: 哈哈,问题就出在这儿了!你想啊,尹卫东这边刚把方案亮出来,还没等热乎呢,公司的另一位大股东——北京未名集团,还有它背后那位潘爱华潘总,他们可没闲着,直接拉来了1Globe Capital,也甩出了一个私有化方案,而且,出价还更高!这下,性质可就彻底变了,哪是什么单纯的商业决策啊,这分明就是两股势力,明刀明枪地抢公司的控制权嘛!
原野: 噢,这导火索算是明白了。那既然是场大戏,总得有主角配角吧?这争夺战里,到底有哪些关键人物登场了?他们各自又代表着哪些盘根错节的利益呢?
晓曼: 简单来说,就是两支队伍。一队呢,是咱们的老船长,也就是创始人兼董事长尹卫东带领的管理层。他们想的是,公司就是我一手带大的,当然得我来掌舵,而且他们觉得自己的私有化方案对公司长期发展才最有好处。另一队呢,就是以潘爱华为代表的大股东未名集团,还有那些像1Globe Capital一样,眼睛里只盯着高回报的“急性子”投资者。他们更看重的是,投资了这么多钱,什么时候能翻倍,怎么才能把公司的控制权和未来的大蛋糕都拿到手。结果呢,这仗越打越长,半路还杀出了个维梧资本,你说这局面,是不是瞬间就更乱套了?
原野: 嗯,这下人物和出场动机都清楚了。听起来就够精彩的了,那这场为了争夺控制权的“马拉松”,中间到底又发生了哪些让人拍案叫绝、或者说跌破眼镜的奇葩事儿呢?我这好奇心已经按捺不住了!
晓曼: 没错,2016年科兴宣布要私有化,准备回国发展,这事儿本来听着多阳光,多有前景啊!结果呢,它倒好,直接成了个潘多拉的盒子,一打开,各种妖魔鬼怪都跑出来了。来来来,你给我们揭秘一下,这私有化到底是怎么点燃了这场股权大战的导火索?
原野: 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尹卫东和潘爱华,两人各自拉帮结派,开始了一场“竞价大PK”。尹卫东找来了赛富基金当盟友,潘爱华呢,则把1Globe Capital给搬来了。虽然他们出的价钱看着只有那么一点点细微差别,但骨子里争的,可不是那几块钱,而是:这公司,到底谁说了算?谁来当家做主?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就像一场大型拍卖会,拍品就是科兴生物的未来,而这两个最大的股东呢,都恨不得自己能一锤定音,把这未来给拍下来!
晓曼: 哇哦,听你这么一说,这画面感就出来了。那在这个争夺的过程中,有没有啥特别戏剧性,甚至能把人下巴惊掉的事件发生?我听说啊,甚至有传闻说,还有那种直接导致生产线停摆的恶性事件,是真的吗?这听着也太离谱了吧!
原野: 哎呦喂,你还真别说,有!而且那场面,简直是荒唐到家了。冲突在2018年直接飙到了顶点。当时潘爱华那边的人,简直是想硬闯,直接去接管科兴在北京的子公司,也就是那个生产疫苗的科兴中维。结果呢,两边人马直接在现场就干起来了,爆发了激烈的肢体冲突,最后连警察叔叔都给惊动了。而最最离谱的一次,你知道吗?竟然有人直接冲进生产车间,二话不说,“啪”地一下就把电闸给拉了!你想想,正在生产中的疫苗,这一断电,全废了!据说,光这一波,损失就高达几千万呢!简直是令人发指!
晓曼: 我的天呐!这简直是太离谱了!疫苗生产线啊,那是救命的东西,居然能被人直接拉电闸?这哪儿是商业纠纷啊,这根本就是恶意破坏,简直是突破了底线!
原野: 可不是嘛!简直是刷新了我的三观。那除了这些明面上的“武斗”,公司高层又用了哪些“智斗”的招数来反制呢?我听说有个特别有名的,叫什么“毒丸计划”,听着就挺带劲儿的。这些折腾来折腾去的事儿,到底对科兴的日常运营和它在资本市场的地位,产生了什么大影响啊?
晓曼: 哎,你还真问到点子上了!面对潘爱华那边步步紧逼的“逼宫”,尹卫东这边可没坐以待毙,直接甩出了一个在资本市场特别有名的反收购大招,就叫“毒丸计划”!说白了,就是当有人想恶意收购你公司的时候,我就疯狂地、低价地发行新股,把你的股权稀释得一塌糊涂,让你想收购也收不成。尹卫东就是靠着这一招,愣是没让潘爱华那拨人拿到董事会的多数席位。但问题是,这“毒丸计划”的合法性,那争议可大了去了!结果就是,科兴的股票从2018年开始,就直接在纳斯达克被停牌了,一直到现在,你都别想交易它,就跟被冻结了一样!
原野: 我的天,真是每一步都让人心惊肉跳啊!那这些明面上的撕扯和冲突,是不是背后还藏着更深层次的,那种我们平时看不到的根本问题呢?我觉得啊,咱们接下来就得好好地,把这水面下的冰山,给它挖一挖,看看这症结到底在哪儿。
晓曼: 对啊,听了这么多,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偏偏是科兴,这么一家明星企业,会深陷这种一打就是十年的“泥潭”呢?这背后,是不是有一些我们平时没注意到,或者说被忽视的深层次问题啊?
原野: 那可不!当然有!这最最根本的问题啊,就出在它公司成立之初,那个股权结构的设计上。你想啊,科兴为了能顺利去纳斯达克上市,搞了个特别特别复杂的VIE结构,而且注册地还选在了安提瓜和巴布达那种听起来就有点“神秘”的离岸小岛国。这种设计,就导致了一个天然的矛盾:名义上的大股东(比如未名集团)和实际操作公司的管理层(就是尹卫东他们)之间,本来就容易“拧巴”。更要命的是,听说早年间还有一份协议,居然赋予了潘爱华一票否决权!我的天,这简直就是给后来的所有纷争,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啊!
晓曼: 所以啊,除了这股权结构这个“地雷”,是不是说,他们当初私有化的真实目的,还有那些外资股东在里面搅和,也让这场争夺变得更复杂了?尤其是后来新冠疫苗横空出世,给他们带来了天文数字般的利润,是不是这冲突就变得更更更尖锐了?感觉就像往火上浇油啊!
原野: 你这话说得太对了!私有化这事儿,明面上是说为了解决股价被低估,听着挺冠冕堂皇的。但实际上呢,它直接就变成了各路神仙重新切蛋糕、抢地盘的大战场!然后,你想想,新冠疫情突然爆发,科兴的那个疫苗“克尔来福”,瞬间就成了全球的“硬通货”,公司的利润啊,那真是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窜!这笔天降的巨额财富,简直就是把这场控制权之争的赌注,一下子推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所有人都眼睛发绿,都想从这块巨大的肥肉里,咬下最大的一口。你说,这矛盾能不彻底爆发吗?
晓曼: 嗯,说到这儿,管理层和大股东之间的矛盾,好像很多大公司都逃不掉。那你能不能用一个特别接地气、特别简单的比喻,来帮我们解释一下,在科兴这个案子里,那些辛辛苦苦干活的职业经理人,和那些只管投钱的资本方,他们在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利益怎么分这事儿上,到底有什么根本性的冲突呢?
原野: 没问题!你可以这么理解啊,把尹卫东这样的管理层,想象成一艘大船上,那个经验丰富、老道稳重的“船长”!他熟悉所有的航线,知道怎么驾驶这艘船,才能去发现新的大陆,也就是研发出新的疫苗,造福人类嘛。那潘爱华和1Globe Capital这样的资本方呢,就像是这艘船的“投资人”,他们最关心的,可不是什么诗和远方,他们只在乎这艘船能带回来多少金银财宝,以及这些金银财宝什么时候能变成真金白银,落入自己的口袋。你想啊,当这艘船风平浪静,大家目标一致的时候,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一旦这艘船,哦不对,是这公司,发现了像新冠疫苗这样,能带来天文数字利润的“巨大宝藏”的时候,关于“这船到底谁来掌舵”和“这宝藏到底怎么分”的矛盾,那可就跟火山喷发一样,彻底爆发了!
晓曼: 哎呀,听你这么一说,这背后盘根错节的根源算是明白了。那这种没完没了的内部消耗,对科兴自己,乃至整个咱们国家的生物医药行业,又造成了哪些实实在在的负面影响呢?这可不是小事儿啊。
原野: 可不是嘛,一场打了十年,比电视剧还长的内斗,这付出的代价啊,那肯定不是小数目!你觉得科兴生物这场闹剧般的股权争夺战,对它自己的日常运营和未来的发展,到底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负面冲击呢?
晓曼: 最最直接的冲击啊,那肯定就是对公司正常运转的巨大干扰!你看看刚才说的那个“拉电闸”事件,那简直就是个活生生的极端例子!这不仅仅是造成了白花花的经济损失,更可怕的是,它让一个本来应该集中所有力量去搞研发、去保生产的明星企业,把大把大把的精力,都浪费在了这种内耗上,你说,这得错失多少发展的黄金机遇啊?太可惜了!
原野: 那如果咱们换个角度,站在那些真金白银投进去的投资者角度来看,他们眼睁睁看着科兴的股票长期停牌,还被反复易手,这心里得是啥滋味儿啊?更深一层,这事儿对咱们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名声,又意味着什么呢?
晓曼: 哎呦,对投资者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活生生的噩梦!你想啊,你辛辛苦苦投进去的钱,买的股票,结果被无限期停牌,想卖卖不掉,资产就这么被冻结了!眼睁睁看着公司里斗得鸡飞狗跳,你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对那些中小股东来说,那真是血本无归,巨大的伤害啊!而且,这事儿还特别负面,让国际上的那些资本大佬们,对咱们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那疑虑简直是深上加深,你说,这得多影响咱们其他优秀企业出去融资的名声啊?真是个大坑!
原野: 更要命的是,别忘了,科兴它可不是生产普通商品的,它是一家疫苗生产企业啊!它的产品是实实在在关乎着公共卫生安全的,那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这种没完没了的内斗,居然能把疫苗生产都给搞中断了,这难道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吗?这根本就是对社会责任的严重背叛啊!这事儿,到底给我们敲响了哪些警钟呢?
晓曼: 哎,你这话说得太扎心了,这正是科兴这个案例最让人痛心疾首的地方!疫苗啊,它真不是什么普通的商品,它关系着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简直就是我们社会公共卫生的一道重要防线!结果呢,就因为股东之间那点儿利益纷争,居然能把疫苗生产线都给搞停了,这本质上,就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极其严重的背叛!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这种特殊行业的公司,一个健康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它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股东的钱包,更是为了保障咱们所有人的公共利益啊!所以说,科兴这场从私有化开始,最后闹得停牌收场的十年内耗,付出的代价啊,那可远远不止金钱本身那么简单!
原野: 嗯,科兴这个案例,确实给咱们结结实实地敲响了一记警钟!那在这样一场充满了各种“骚操作”的复杂资本博弈里,还有哪些值得我们继续深挖的争议点和挑战呢?更重要的是,科兴这家公司,它的未来,到底会走向何方啊?
晓曼: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里啊,有几个点那真是吵得不可开交,成了各方争论的焦点!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个“毒丸计划”,它到底合不合法?其次呢,就是董事会到底该由谁来组成?谁才是合法的董事会?最后,也是最“要命”的,就是新冠疫苗赚了那么多钱,动辄几百亿上千亿的利润,这笔钱到底怎么分?是分给股东,还是继续投入研发?这简直是火上浇油啊!你能给我们好好掰扯掰扯这些争议点吗?
原野: 当然!咱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就是这个“毒丸计划”,尹卫东他们是靠着它保住了公司的控制权,可潘爱华那边呢,一直咬死了说这是尹卫东滥用董事权力,损害了所有股东的利益,简直是胡闹!其次呢,就是这董事会的合法性,你说搞笑不搞笑?两边人马都各自开过自己的股东大会,各自选出了自己认可的董事会成员,到底谁才是真的,谁才是合法的,到现在都还没个定论,简直就是一笔糊涂账!最后,也是最让人眼红的,就是这天大的利润分配问题!新冠疫苗给科兴带来了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利润,这笔钱,到底该怎么分?是直接分给股东,让大家赚得盆满钵满?还是继续投入研发,为公司的未来铺路?这一下,又成了矛盾爆发的新引爆点!
晓曼: 哎,我记得好像后来英国枢密院还出了个裁决,这下子,是不是给这场旷日持久的法律大战,又扔进了一个新的“炸弹”,带来了新的变数?可你觉得,这判决一出,是不是就意味着这场争夺彻底画上句号了呢?我感觉没那么简单吧?未来是不是还有一堆法律上的麻烦等着他们?
原野: 哎,你想得太对了!哪有那么容易结束啊!英国枢密院在2025年的那个裁决,确实是给尹卫东当头一棒,直接判了他当初的那个“毒丸计划”无效。这下可好了,潘爱华那边简直是看到了“翻盘”的巨大希望,连董事会成员都因此换了一批。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不!这简直就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战场!紧接着,维梧资本这些股东又开始提起新的诉讼,没完没了!你想啊,这家公司的注册地、上市地、运营地,它分属不同的国家和法律体系,所以未来的法律战啊,只会变得更复杂,更漫长,简直就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持久战”!
晓曼: 唉,股票长期停牌,业绩也一天不如一天,这科兴未来还有没有可能在香港或者其他地方,重新敲钟上市呢?而且,面对现在这种业绩下滑的窘境,它又该怎么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给自己续命呢?感觉这前景一片迷茫啊。
原野: 这简直就是科兴现在面临的“世纪难题”!你想啊,它要是想重新上市,那首先就得把自己内部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股权纷争和管理乱局给彻底捋清楚,可这看着,简直是遥遥无期啊!同时呢,随着新冠疫情的“红利”消退,公司业绩那是断崖式下滑,它现在急得火烧眉毛,必须得赶紧找到下一个像新冠疫苗那样的“爆款”产品来救命。但问题是,在这样没完没了的内耗之下,公司根本就没法集中精力去搞研发、去创新啊!所以说,科兴的未来啊,简直就是一片迷雾,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晓曼: 是啊,看来科兴的未来,还真是个巨大的问号。不过呢,不管它最终走向何方,这场闹剧般的风波,无疑是给咱们所有企业,尤其是咱们中国的企业,好好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公司治理课啊!那从科兴这个“血淋淋”的故事里,我们又能总结出哪些更普遍、更有意义的,关于一个企业如何才能真正“基业长青”的深刻思考呢?
原野: 我觉得啊,这最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一个企业,不管它在外面取得了多么耀眼、多么让人羡慕的成就,如果它的公司治理结构从一开始就存在“先天不足”,如果它不能建立起一个能有效平衡各方利益的机制,那么,就算它再辉煌的商业帝国,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因为这种内部的撕扯和内斗,而彻底分崩离析!科兴的故事,就像一面明晃晃的镜子,它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想要真正做到“基业长青”,它的根基啊,可不仅仅在于产品有多牛,市场占有率有多高,更在于它拥有一个稳定、透明,而且绝对公平的内部治理结构!这面镜子,真的值得所有企业家,好好地照一照,深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