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咱们现在写代码,谁还没用过几个AI工具啊,对吧?但我就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事儿,有时候问它个问题,它给那答案,简直能让你当场懵圈,感觉它压根儿就没在听你说话,就像个“人工智障”似的。
晓曼: 哎呀,你可算是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这感觉简直了,我跟你说,估计咱们圈里好多哥们儿姐们儿都遇到过,你兴冲冲地问个特具体的问题,结果AI给你甩回来一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感觉就像对着个高科技复读机在“鸡同鸭讲”,你说气不气人?其实啊,这背后藏着个小秘密,问题可能不在AI那儿,而在我们给它的“提示”上。
原野: 提示的质量?等等,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平时吐槽AI“智障”,结果问题根源可能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这可真是个“惊天大秘密”啊!
晓曼: 哈哈,某种程度上来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你看,AI编码工具那本事,简直逆天了,自动补全、修复Bug,甚至能给你“凭空”搓出来一整个模块。但它吧,就像你公司里那个特别“较真儿”又特“学霸”的同事,你跟他说得不清不楚,他就只能给你一堆模棱两可的回复。可你要是能把话说得明明白白,那它就能给你整出特别精准,甚至让你拍案叫绝的代码来。
原野: “死板又博学”的同事,这个比喻太形象了!一下子就把AI那股劲儿给说透了。所以问题来了,既然它这么“较真儿”,那我们到底得学点啥“黑魔法”,才能让它从“人工智障”华丽转身,变成我们真正的“开发神队友”呢?
晓曼: 没错,这不就说到点子上了嘛!咱们今天的主角儿,就是大名鼎鼎的“提示工程”。想要驯服这个“学霸同事”,就得掌握几招核心的武功秘籍。这些原则啊,简直就是你跟AI高效协作的“葵花宝典”,保证让你和AI的关系发生质的飞跃。
原野: 既然是“葵花宝典”,那肯定有“禁忌”吧?跟AI聊天儿的时候,咱们最容易踩的坑是啥?是话太少,还是说得不够明白?
晓曼: 嗯,这俩毛病都常见,但最要命的还是“抠门儿”,给的信息太少了!我们老是抱怨AI不够“灵光”,其实吧,可能是我们压根儿没给它喂饱“知识的养料”。你想想看,你带个刚毕业的小白,能直接甩给他一句“这功能你给我搞定”吗?肯定得手把手教,交代清楚吧?AI也一个道理,你得把它当成一个对你项目一无所知的“好奇宝宝”。
原野: 嗯,这个比喻太到位了,我完全Get到了!那具体到操作层面,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这个“好奇宝宝”变成“全能超人”呢?有啥具体的招数没?
晓曼: 嘿,这可就来干货了!咱们的参考资料里,可是总结了七个“金科玉律”般的原则,贼实用!其中最最基础,也是头号重要的,就是“提供丰富的上下文”。你想啊,你不能光干巴巴地喊一句“哎呀,我函数崩了!”,那AI能知道啥?你得像个侦探一样,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我这有个Node.js的函数,用了Express和Mongoose,它在根据ID找用户的时候,给我甩了个TypeError出来!”然后,代码、错误信息,通通附上,一个都不能少!
原野: 哇塞,这么一说,瞬间就清晰了好多!那除了这个“侦探式”的上下文,还有没有什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神操作”原则啊?
晓曼: 当然有!我特别喜欢一个叫“利用角色或人设”的原则,简直是“脑洞大开”!你可以直接跟AI下命令,就像给它派个任务一样:“你现在,给我扮演一个经验丰富的高级React开发大佬,好好帮我审查审查这段代码,看看有没有什么潜在的坑!”你猜怎么着?它立马就能切换到那个“人设”,给你的反馈风格、深度、甚至看问题的角度都会不一样,效果那叫一个立竿见影!
原野: 哇塞,这简直是给AI“量身定制”了一个灵魂啊!太酷了吧!我还看到一个原则也特别有意思,就是“提供输入输出的示例”。这不就跟咱们教家里小屁孩儿学骑自行车一个道理吗?光讲“力学原理”他哪儿懂啊,直接推着他跑两步,他瞬间就明白了!
晓曼: Bingo!完全正确!你给AI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它能比你讲一万句理论都明白。就像你直接告诉它:“嘿,我这函数啊,输入是`[{id: 1, name: Alice}]`,我希望它能给我变出来`{1: {id: 1, name: Alice}}`!”它立马就能心领神会,知道你这函数到底想干啥。这可比你写上好几页的说明文档,效率高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原野: 这么一说,感觉我们就像突然掌握了跟AI沟通的“摩斯密码”一样,一下子就开窍了!那咱们再回到开场那个让人抓耳挠腮的Bug,如果当时我们就用了这些“摩斯密码”,结果会不会大不一样?
晓曼: 哎呀,你可算是问到点子上了!这简直就是个活生生的“逆袭”案例!还记得咱们开场那个让你想摔键盘的`mapUsersById`函数吗?如果你当时就甩一句“为啥我这函数不跑啊?”,AI顶多给你来几句“重启试试”之类的废话。但如果你像个“老司机”一样,把代码、错误信息、还有你想要的结果一股脑儿喂给它,你猜怎么着?AI立马就能化身“福尔摩斯”,瞬间给你揪出问题——哦,原来是个循环边界错了!然后,修复方案也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原野: 哎,说实话,我们程序员面对Bug的时候,那真是被折磨得“七荤八素”,脑子都浆糊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怎么“优雅”地提问啊,能吼出来就不错了!但文章里也说了,这种“情绪化”的提问,反而会帮倒忙,是吧?
晓曼: 可不是嘛!你想啊,AI又不是你女朋友,它哪儿懂你的委屈和沮丧啊?它只认事实和逻辑!所以,你越是把信息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就越能给你帮上大忙。而且啊,这还有个超有意思的玩法,你可以让AI扮演你的“橡皮鸭”!就是让它一行一行地给你“朗读并解释”你的代码,结果呢,它还没解释完,你自己可能就“啪”的一下,恍然大悟:哎哟,原来问题在这儿呢!
原野: 哈哈,把“橡皮鸭调试法”搬到AI身上,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啊!太绝了!话说回来,除了调试Bug,代码重构也是个让人头大的活儿。咱们平时老说“把这代码重构一下”,你说AI它能听懂我们心里的那个“更好”到底是个啥样儿吗?
晓曼: 问得好!这又是另一个“灵魂拷问”了。你必须把那个“更好”掰开了揉碎了,跟AI说清楚!如果你就甩一句“给我重构一下!”,它可能给你整出一些让你目瞪口呆的骚操作。但如果你跟它说得明明白白:“我要重构这个函数,目的呢,是把那些重复的API调用给我干掉,数据获取要并行跑起来,而且,错误处理的细节一个都不能少!”嘿,AI就能像个听话的“私人定制师”,完全按照你的意思,给你来个“精准打击”般的优化!
原野: 明白了,说到底,就是得把目标“刻”在AI的脑门儿上!那让AI把它的重构思路也给我们“汇报”一下,是不是也是个不错的习惯?
晓曼: 简直是太棒了!这就像是让AI给自己做的方案来个“答辩”,或者说,给它自己写个“代码评审报告”。这招儿不仅能让我们搞清楚它为啥这么改,还能给我们吃颗“定心丸”,确保它的改动没跑偏,没把咱们的核心需求给“带沟里去”。最赞的是,你还能趁机从它的“汇报”中学到一些新的设计模式或者骚操作,简直是意外之喜!
原野: 听起来无论是“修旧利废”还是“旧貌换新颜”,AI都挺有一套的。那如果咱们要“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开发个新功能,AI也能帮我们“凭空造物”吗?
晓曼: 哎呀,那必须能啊!而且我跟你说,这可能是AI最最让人激动,甚至有点“未来已来”感觉的应用了!它的秘诀呢,就跟咱们人类开发一样,得“小步快跑”,分步迭代。你可以先给它个“大方向”的指令,比如:“嘿,给我那个React的产品列表组件,加个搜索功能!”
原野: 哦?那它会直接“咻”地一下,把所有代码都变出来吗?
晓曼: 哪有那么快啊,它会先给你搭个“骨架”出来。然后你就可以继续“精雕细琢”了,比如再告诉它:“现在,麻烦你给这个搜索功能,单独搞个SearchBar组件出来!”接着,“把过滤商品的逻辑也给我实现了吧!”你甚至可以给它一些“小抄”或者项目背景资料,比如:“我们项目里状态管理用的可是Redux哦!”这感觉就像你带了个新来的实习生,跟他说咱们团队的“规矩”和“套路”,AI立马就能生成更合规矩的代码,让你省心不少。
原野: 哇,听你这么一说,感觉掌握了这些“秘籍”,AI简直就是效率的“火箭助推器”啊!但话说回来,即便我们这么小心翼翼了,有时候AI还是会给你来点“歪瓜裂枣”的答案,感觉就是“驴唇不对马嘴”。这是不是说明,我们不小心又踩了什么“隐形地雷”啊?
晓曼: 哎呀,你可算是问到点子上了!没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反模式”,或者说,那些让你“功亏一篑”的“大坑”!最常见的就是,你给AI一个“雾里看花”的成功标准。比如你只说一句“让代码跑得更快!”,但你没告诉它“快”是多快?也没指明哪儿是瓶颈?结果呢,AI可能就会瞎忙活一通,甚至好心办坏事,给你挖出新的坑来。
原野: 天呐,我感觉膝盖中了一箭!我好像就是那个“瞎忙活”的幕后推手!除了这个“成功标准模糊病”,还有啥“坑”是咱们得避开的?
晓曼: 还有一个,就是“对AI的‘灵魂拷问’置若罔闻”。有时候AI会像个负责任的“小秘书”一样,对你的模糊指令提出个反问:“老板,您是想优化网络请求的速度,还是想让循环跑得更快点儿?”这就像你同事在跟你确认需求,结果你扭头就走,他能咋办?只能硬着头皮猜呗,那结果嘛,就可想而知了,多半是“一塌糊涂”。
原野: 哎,说得太对了!我们真不能把AI当成一个只会“嗯嗯啊啊”的傻瓜机器,它其实是个需要咱们好好“唠嗑儿”、双向奔赴的“智能搭档”啊!
晓曼: 绝对是这样!提示工程这玩意儿啊,说白了,就是一场不断“打磨”的、有来有回的对话。咱们就得拿出跟另一个活生生的、特别靠谱的工程师打交道那劲头儿,把话说清楚,有耐心,不厌其烦。等到你真把这套“沟通秘籍”练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让你头疼不已的低效AI编程体验,简直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瞬间就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能把你能力直接“开挂”的超级伙伴!
原野: 哇,听你这么一总结,感觉今天的收获简直是“醍醐灌顶”啊!告别那些让人抓狂的低效AI编程,关键就藏在怎么跟AI“好好说话”里头。这不光能让我们写代码像“开了加速器”一样飞快,更厉害的是,在这个“聊天”的过程中,咱们自己的功力也能跟着蹭蹭蹭地往上涨!
晓曼: 没错,就是这个味儿!你来给它画个“大饼”,它给你“落地生根”;你给它指个“明路”,它帮你“添砖加瓦”。这感觉啊,就像你身边坐着个24小时不打烊、还不抱怨的“编程老神仙”跟你结对编程,简直不要太爽!行啦,今天就聊到这儿,祝大家提示愉快,编码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