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活够了,所以不怕——一个时代的潇洒谢幕
Listener_946847
9
7-3原野: 聊到蔡澜先生啊,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美食家”这个标签。但如果咱们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他这一辈子,你觉得他最厉害、最核心的那个“点”在哪儿呢?
晓曼: 哎,要我说啊,他就是个活生生的“人间逍遥客”!可不只是个吃货那么简单,他是作家、电影人、旅行家,简直就是个行走的文化符号。你想想,金庸、倪匡他们都把他跟另外几位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这可不是随便叫叫的。他的人生哲学就是仨字儿——活通透了,他自己都说了嘛,“我活够了,所以不怕!”这份儿豁达,真是刻在他骨子里,一辈子都没变过。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确实啊,他这辈子简直就是一幅怎么看都看不完的画卷,色彩斑斓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接着聊聊,他在电影圈儿和文学界,都留下了哪些让人拍案叫绝的“神来之笔”呢?
晓曼: 嘿,说起这个,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蔡澜先生当年可是个实打实的“电影圈儿大佬”!他十八岁就跑去日本学电影,后来在邵氏、嘉禾这种响当当的大公司当监制,连成龙大哥的快餐车这些经典港片,幕后都有他的功劳呢。不过他自己也挺逗的,说比起拍电影,他更爱看电影。后来才慢慢把重心挪到了写作上,一口气写了两百多本书!金庸老爷子都说他的文字是“一笑置之”,倪匡更是夸他有魏晋风骨,那叫一个潇洒自在!
原野: 电影和文学,那确实是他才华的扎实底座。不过要说哪个领域让他真正地、彻底地走进了咱们老百姓的心坎儿里,那肯定非“美食”莫属了!所以啊,接下来,咱们就得好好扒一扒他“食神”的这一面,看看这背后藏着蔡澜先生怎样的生活智慧。
晓曼: 蔡澜先生被封为“食神”,那他那套美食理论到底有啥特别的?更重要的是,他这“吃”的哲学,又是怎么跟他活得通透的人生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呢?
原野: 要我说啊,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那股子“我行我素”的劲儿,特别纯粹。你看他当年给舌尖上的中国当总顾问,就特别强调,美食这东西啊,最重要的就是你一口吃下去,那一瞬间的“感觉”!他觉得,能把普普通通的猪油拌饭,愣是吃成一道绝世佳肴,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一点儿不比文学音乐差。他从来不信那些贵得要死的餐厅,就只信他自己的那张嘴、那条舌头。
晓曼: 哎,他可不光是教咱们怎么吃,更重要的是教咱们怎么活得滋润。他那套“活得舒服”、“遇到烦恼就跑”的哲学,在咱们现在这快节奏的生活里,是不是特别有意思,能给我们什么不一样的启发呢?
原野: 哎呀,这启发简直是太大了!你想啊,他从来不跟自己较劲,遇到烦心事儿,直接就是“不去想、逃避、吃吃喝喝”!他还特别逗地说,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它,直接“跑路”,别跟它在那儿瞎内耗。这种“能省则省,能简则简”的大智慧,真是让我们这些老把自己绷得跟弦儿一样紧的人,好好反思一下了。
晓曼: 蔡澜先生不是说了嘛,“人生享受也”。如果咱们用一道菜来形容他整个人生哲学,你觉得最像的是哪道菜?又为什么呢?
原野: 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那碗看起来简简单单,但吃起来品质绝佳的猪油拌饭!它一点儿都不复杂,更不贵,可每一口吃下去,都是那种纯粹的、直接的快乐和满足感。这不就跟蔡澜先生的人生态度一模一样嘛——他从不追求什么宏大到让人头疼的意义,而是实实在在地抓住每一个能让自己打心眼里高兴的瞬间。
晓曼: 哎,他留给咱们的这些美食哲学和人生智慧,那真是比什么金山银山都宝贵。那咱们最后再琢磨琢磨,蔡澜先生这份儿“活透了”的智慧,对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到底意味着点儿啥呢?
原野: 我觉得啊,他其实是在悄悄地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啊,真不一定非得那么沉重,那么深刻。痛痛快快地去体验,开开心心地去享受,把日子过得淋漓尽致,这本身就是一种特别了不起的成就了。也许正是因为他把这人世间酸甜苦辣咸的滋味都尝了个遍,才能那么坦然、那么洒脱地说出那句——“我活够了,所以,没什么好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