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树谅的“2025年7月5日”预言:日本的焦虑与盛夏真相
Listener_356559
1
7-32025年7月,日本社会因漫画家龙树谅作品中关于7月5日将发生毁灭性自然灾害的“预言”而引发广泛关注和焦虑。尽管这一“预言”缺乏科学依据并对旅游业造成了实际冲击,但日本政府和科学界已明确指出其不可靠性,并呼吁公众保持理性。实际上,7月的日本正充满活力的上演着文化盛事、国际博览会以及重要的政治经济活动。
漫画“预言”的起源与内容
- 作品与作者: 《我所看见的未来》(The Future I Saw),由漫画家龙树谅(Ryo Tatsuki)创作。
- 背景: 该漫画因“预言”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而声名鹊起。
- 具体预言: 2021年修订版明确指出2025年7月5日日本与菲律宾之间的海底将出现裂缝,引发一场比2011年海啸规模大三倍的巨大海啸。
“预言”的社会与经济影响
- 传播与恐慌: 预言在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引发部分民众恐慌。
- 旅游业冲击: 香港、中国大陆、泰国、越南等地赴日旅游预订量显著下降,日本鸟取县5月份来自香港的预订量下降近50%。
- 航班减少: 部分航空公司因此减少了赴日航班。
官方回应与科学视角
- 科学界共识: 专家强调目前科学技术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 官方声明: 日本气象厅明确表示任何此类预测都应被视为不可靠。
- 呼吁: 呼吁公众保持冷静,强调无论何时都应做好防灾准备。
- 近期地震: 吐噶喇群岛附近330多次地震群和雾岛山火山喷发,但地震学家指出与所谓“预言”无科学关联。
2025年7月日本的真实事件
- 文化盛事: 京都祇园祭(7月1-31日)、大阪天神祭(7月24-25日)、东京隅田川花火大会(7月26日)、东京御魂祭(7月13-16日)。
- 国际盛事: 2025年大阪世博会于4月13日开幕,将持续至10月13日。
- 政治动态: 参议院选举于7月20日举行,竞选活动已于7月3日启动,经济问题是关键议题。
- 经济展望: 预计面临增长放缓压力,但宽松金融和工资提供支撑;日本央行6月维持政策利率,可能年内再次加息。
预言传播的心理与理性应对
- 心理根源: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历史灾害(如2011年大地震)导致民众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和焦虑。
- 科学局限: 地震短期精确预测仍是世界性难题。
- 虚假信息危害: 未经证实的信息放大恐慌,其经济影响(如旅游业损失)凸显了数字时代谣言的破坏力。
- 应对之道: 培养批判性思维,从可靠来源获取信息,提升社会韧性,而非依赖虚无缥缈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