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最近啊,科技圈里头出了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就是很多公司的高管,尤其是那些管产品的头儿们,一个个都开始犯愁了。他们看到文章说,一个啥经验都没有的毛头小子,用LLM几天就能把一个软件原型给捣鼓出来,立马就开始犯嘀咕了:哎哟喂,咱们这产品团队,是不是快没饭吃了?
晓曼: 这焦虑,我简直太懂了!感同身受啊。我跟你说,前两天我就接到一个老朋友的电话,他是SaaS公司的产品总监,电话里都快哭了,说他们董事会也在问他同样的问题,简直是灵魂拷问啊!这背后啊,说白了,就是一种对技术颠覆的,那种本能的恐惧。觉得以前咱们那些引以为傲的看家本领,就是写代码啊,搞开发啊,一夜之间好像就,呃,不值钱了,被“白菜价”了似的。
原野: 对对对,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但我觉得啊,他们这理解,是不是有点儿,嗯,跑偏了?LLM可没让咱们产品经理变成“多余的人”,恰恰相反,它反而引发了一场“大反转”!来来来,赶紧给我们掰扯掰扯,你说的这个“大反转”,到底是个什么“反转”法儿?听着就让人好奇!
晓曼: 那必须的!我当时就跟那个朋友说:“哎,你还记得当年电子表格刚出来那会儿吗?那些财务分析师是不是都下岗了?”他愣了一下,然后说:“没有啊,那时候财务分析师反而更吃香了!”你看,这就是咱们说的“大反转”的精髓所在了!当编码实现本身变得跟喝凉水一样简单、一样快的时候,真正的难题啊,就不再是你“怎么把它做出来”了,而是变成了“我们到底要做个啥”和“我们为什么要干这事儿”!所以说,定义问题、找准方向的能力,咱们产品经理那些最核心的价值,哎呀妈呀,一下子就金光闪闪地冒出来了!
原野: 哇哦,这么一说,产品经理不光没消失,反而像坐上了火箭,直接冲到C位去了啊!那我想问啊,咱们产品经理这地位噌噌往上涨,会不会也把咱们跟工程师老哥们儿那种传统的合作模式啊,还有那个“PM对Dev”的比例啊,给搅得天翻地覆呢?
晓曼: 那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儿!百分之两百会啊!咱们以前习惯了,一个PM得带6个甚至8个工程师,那可真是“一个PM八个兵”啊!但在LLM时代,那可真是要被彻底颠覆了!以后啊,这比例搞不好就变成1比3,或者1比4了。你想啊,当咱们产品经理手里有了AI这个“神器”,点几下鼠标,哼哧哼哧就能搞出一大堆原型和功能来,那基础代码的活儿,工程师是不是就不用那么多人手了?但是呢,整个团队的产出速度和做决策的需求,那可就跟坐了火箭一样,蹭蹭蹭往上涨,简直要爆炸了!
原野: 哇塞!所以啊,以后咱们产品经理,直接对着AI“指手画脚”,就能把软件给变出来,而工程师的数量反而会变少?这听起来,会不会让那些工程师老哥们儿,哎哟,开始抓耳挠腮了?他们以前那些吃饭的家伙,是不是突然就,嗯,没那么香了?他们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啊?
晓曼: 问得好!这个问题简直是问到点子上了!工程师的价值啊,可不是消失了,他们是“升级”了,是“进化”了!他们不再是以前那种,只知道“吭哧吭哧”写代码的“码农”了,他们会变成LLM的“交响乐指挥家”,是质量的“守门员”,是复杂系统的“建筑大师”!他们得确保AI“吐”出来的东西,不光能用,还得好用,而且能跟咱们现有的系统完美地“手拉手”,无缝对接!不过啊,这种大变身也带来了一个新的“拦路虎”,那就是:决策速度!既然说到这儿了,那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作为产品团队的头儿们,面对这种简直是“光速”变化的局面,咱们应该怎么接招,甚至,怎么才能像个老司机一样,把这波浪潮给稳稳地驾驭住呢?
原野: 嗯,你刚才说到决策速度,这确实是个要命的问题。所以,面对这种简直是“史无前例”的大变局,咱们产品领导者,到底该怎么调整策略,才能不光是“活下来”,而是能真正地把这波AI浪潮给玩儿转了呢?你有没有什么“独门秘籍”或者“武功秘籍”,能分享个具体的框架给我们呢?我这儿都等不及了!
晓曼: 哈哈,我能感觉到你现在已经从刚才的“愁眉苦脸”,变成“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我啊,早就为你准备了一个“压箱底”的宝贝,一个叫“PILOT”的框架!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AI这股惊涛骇浪里,咱们手里那张指引方向的“藏宝图”,或者说“航海图”!它可不是教你一砖一瓦怎么去造艘大船,而是告诉你,在这种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里,咱们怎么看星星、怎么辨方向,才能真正地把这波浪潮给稳稳地踩在脚下,成为“弄潮儿”!
原野: PILOT?这名字听起来就高大上,而且特有意思!快快快,别卖关子了,赶紧跟我们说说,这“PILOT”到底藏着啥玄机啊?
晓曼: 好嘞!咱们就从P开始说起,P啊,就是“问题定义优先”,Problem Definition Primacy。你想想,当每个人都能“嗖”一下,就把脑子里的想法给变出来的时候,谁能最先、最准地找到那个真正“痛点”,找到那个“金矿”般的问题,并且把它定义清楚,那谁可不就赢麻了吗?再来说O,O就是“编排胜于创造”,Orchestration over Creation。咱们团队的心态啊,得从以前那种“从零开始,一砖一瓦盖房子”的写代码模式,转变成怎么更好地当个“乐队指挥”,去指挥和编排AI这个“超级乐手”来完成任务!整个PILOT框架,都是围绕着咱们现在这个全新的“游戏规则”来设计的。
原野: PILOT框架,听你这么一说,简直就是给咱们这些“迷茫者”,点亮了一盏明灯啊!太清晰了!它不光是教咱们怎么“应对”,更是告诉咱们怎么“主动出击”,简直是“攻守兼备”啊!那咱们今天,在收尾之前,我想再问你个特别核心的问题:在你看来,在AI这个大时代里,产品管理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呢?它最闪光的地方在哪儿?
晓曼: 哎,说到核心价值啊,我告诉你,这玩意儿啊,从来就没变过!它就是:深入骨髓地去理解问题,然后绞尽脑汁去策划那些“绝妙”的解决方案,最后,还得实打实地把真正的价值给“送”到用户手里!你看,咱们手里的工具可能变成了“金箍棒”,但咱们要打的“妖精”,要解决的“难题”,本质上还是那个。“兵器”升级了,但“武功心法”没变!所以啊,这恰恰是咱们产品经理价值的一次“华丽大变身”,一次彻彻底底的“重塑”!真正要命的问题从来不是:“哎呀,AI会不会把我们产品经理给‘卷’没了?”而是:“你的竞争对手,会不会比你更快地把AI玩儿溜了,然后把他们产品经理的效率,一下子提升个十倍八倍,把你远远甩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