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 哎呀,今天咱们聊的这位,他的人生故事,开场白就得先来一句“神预言”。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当年对着他的联合创始人何涛说了这么一句:“你下车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不同的道路。”现在回过头看,这话简直了,一语成谶啊!
林溪: 没错,这话听着就跟电影台词似的,但人家何涛,真是把人生过成了电影。你看他,从小鹏汽车功成名就,一般人到这儿就该躺平了吧?结果他倒好,给自己来了个“中场休息”,直接跑去爬七千米的大雪山!这休息完了,没选择安安稳稳地享福,反而又一头扎进了更刺激的创业大浪里,真是个“不安分”的主儿。
子墨: 哇塞,能在事业巅峰的时候,毅然决然地来个大转身,重新开始,这魄力真不是谁都有的。他这个“中场休息”,听起来与其说是休息,不如说是给自己的灵魂来了一场深度对话。我就特别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顿悟”,让他又一次心甘情愿地跳回了创业这个,呃,充满无数问号的“大舞台”呢?
林溪: 听说是这样,那段时间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次“灵魂洗涤”。你想想,站在七千米的雪山之巅,四周都是那种极致的、纯粹的自然,估计在那儿,什么浮躁啊、焦虑啊,瞬间就烟消云散了。他反而想明白了,骨子里那股子对探索、对挑战的热情,压根儿就没熄灭过。所以啊,2024年8月,他一结束这趟“修行”,立马就和同样是小鹏老将的矫青春,联手搞了个新品牌,叫OMOWAY。
子墨: 哎,这真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啊!从一个已经很牛的电动汽车公司出来,按理说应该继续在“四轮”的世界里风生水起吧?结果他偏不,一头扎进了看起来更传统、也更费劲的“两轮”市场,而且还是在遥远的东南亚!这跨界跨得,简直是“飞跃”级别的。他当时难道就没一点点犹豫,或者说,心里没打过鼓吗?
林溪: 思考那肯定是有的,但他这种人吧,天生就是个创业的“探险家”。他看到的不是什么“传统”或者“落后”,而是别人都没发现的巨大商机。他再次启程,就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哎,怎么说呢,一个大家都没看到,或者看到了也解决不了的“痛点”。这也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OMOWAY的核心秘密:为啥是智能电动摩托车?为啥非得是东南亚?
子墨: 哦哟,这下可把我胃口吊起来了!我之前看资料,里面有个词儿特别有意思,叫“智能真空”。听着怪玄乎的,你能不能给我们好好掰扯掰扯,这东南亚市场里的“真空”,到底是个什么样儿的“空”法?具体描绘一下,让我们也跟着开开眼界。
林溪: 没问题。你脑子里可以马上描绘出这么一个画面:在印尼或者泰国,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每天骑着摩托车上下班,这一骑啊,可能就是俩小时起步。你想想看,这两个小时里,他两只手得死死地抓着车把,手机导航看不了吧?信息回不了吧?想听个歌、看个视频,那更是想都别想!他的身体在风驰电掣,可他的数字生活呢?完全“冻结”了!这就是所谓的“智能真空”,是不是一下子就懂了?
子墨: 哎呀妈呀,你这么一说我可太明白了!简直就是被硬生生地“隔离”在了一个信息孤岛上啊!所以说,他们最最最渴望的,就是能把这种数字化的体验,给它严丝合缝地、无缝地,融入到他那漫长的骑行过程里去,对不对?
林溪: Bingo!完全正确!所以OMOWAY给出的解决方案,简直是绝了,被形容为“四轮打两轮”,这个比喻一听就让人拍案叫绝!这哪儿是摩托车啊,听起来简直就是一场“降维打击”!
子墨: “四轮打两轮”!哇,这听起来就像是,他们把智能汽车的那个高科技驾驶舱,直接给“空投”到了摩托车上啊!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炸裂”的功能,能让用户一上手就感觉,“哎哟喂,我以前骑的都是啥啊?”这种颠覆性的体验是怎么实现的?
林溪: 这可就说到点子上了!OMOWAY根本就没把摩托车当摩托车来造,直接把汽车那套“高精尖”的智能化技术,给它“硬生生”地移植过来了。比如说吧,它有双目摄像头,能实现辅助驾驶,什么弯道辅助照明、盲区监测,这些功能在摩托车上,那简直是“活久见”啊!更绝的是,它居然还有自平衡系统,这不就是手残党的福音吗?骑行难度和危险系数瞬间降低!而且中控台也不再是冷冰冰的仪表盘,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车机系统,导航、听歌,甚至还能跟你家里的智能设备“串门儿”!
子墨: 天呐,你这么一说,我脑子里对摩托车的概念,彻底被“刷新”了!这哪儿是咱们传统印象里的摩托车啊?这简直就是个长了俩轮子的超级智能终端嘛!太酷了!
林溪: 可不是嘛!何涛本人就打过一个特别形象的比方,他说OMOWAY和那些老式摩托车之间的差距啊,就像是今天的智能汽车和二十年前的桑塔纳!那可不是一点点区别,是压根儿不在一个“量级”上,简直是“时代”的差异!
子墨: 既然这产品这么“逆天”,那我就好奇了,为什么他们会把东南亚选作首发市场呢?按理说,那边的市场竞争,应该也是相当“卷”的吧?
林溪: 这就是何涛的“高明之处”了,他可是个老谋深算的战略家。他老是挂在嘴边一句话:“出海啊,就得‘深度本地化’!”东南亚市场确实大得惊人,但人家那边的用户习惯,跟咱们国内可完全是两码事儿。所以OMOWAY玩儿的是“两步走”的策略,先用高端、智能的形象把品牌名声打出去,让大家知道“这玩意儿不一样”,然后再一步步地去“攻占”主流市场。
子墨: 哇,这种“深度本地化”听起来特别有意思!那在产品设计上,有没有什么特别能体现这一点的“神来之笔”呢?比如说,有什么小细节能让我们拍大腿的?
林溪: 嘿,你还真问对人了!有一个细节,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本地化。OMOWAY有款车啊,它那个中间的箱子,居然是可以!拆!卸!的!你想啊,平时在印尼,大家就喜欢骑个灵活的小踏板车穿梭,你一拆,它就是个轻巧的踏板。可你要是跑长途,或者需要载点东西,啪一下把箱子装上,里面空间那叫一个大,头盔、雨衣、甚至你的小零食,都能一股脑儿塞进去!这种设计,完全是“长”在当地用户痛点上的啊!
子墨: 听你这么一说,我对何涛这种对市场的“神级洞察力”和“执行力”,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果然是连续创业者,功力深厚啊。我对他的那些创业理念也特别好奇,比如说他那句“危机永远藏匿在风和日丽中”,这话听着就特别有哲理,细思极恐啊。
林溪: 我猜啊,这应该是他在小鹏汽车摸爬滚打,学到的最最重要的一课。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当公司发展得顺风顺水,所有人都觉得“哎呀,日子真舒坦”的时候,恰恰是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危机,最容易悄悄冒头的时候。他这种“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就让他能比别人早一步,甚至早好几步,去思考下一步棋怎么走,而不是非得等到问题“炸锅”了才去救火。
子墨: 但更有意思的是,他又说了另一句,听起来简直是“自相矛盾”的话!他说“创业需要一种没有规划的冲动”。哎,这可就让我有点儿懵了,你一边要我们警惕危机,凡事儿提前想好,一边又说别太规划,要冲动?这到底怎么个说法?
林溪: 哈哈,这俩听起来是有点儿打架,但其实一点儿都不矛盾。你想想,“警惕危机”那是在大方向上,战略层面上的深思熟虑,是让你别掉坑里。而这“没有规划的冲动”呢,说的是在具体执行上,战术层面的那种敏锐和果断。他觉得啊,要是把人生和事业规划得跟个精密仪器似的,一步都不能错,那你反而会错过很多“转瞬即逝”的真机会。真正的创业机会,它才不会等你规划好了再来敲门呢,它来的时候,往往就需要你抛开那些条条框框,凭着一股子“豁出去”的冲动和直觉,赶紧把它给“逮”住!
子墨: 哎呀,这种“亦攻亦守”的平衡感,真是创业者身上最宝贵的特质了!那咱们再聊聊团队吧。他在组建OMOWAY的时候,最看重年轻人身上哪些品质呢?而且我听说,他对“聪明”这个词儿的定义,也特别有他自己的见解。
林溪: 他给出了三个关键词,特别精辟:皮实、有韧性、有逻辑能力。你听听,“皮实”,就是能扛得住事儿,经得起各种摔打和挫折,打不死的小强那种;“有韧性”,那就是面对困难,能死磕到底,不轻易放弃;而“有逻辑能力”,就是能把问题掰开揉碎了,分析得清清楚楚,然后找出解决办法。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大聪明”,也是一个创业公司最需要的“精气神儿”,或者说,是它的“灵魂”所在,也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子墨: 这么一路听下来,感觉何涛无论是做产品、看市场还是带团队,背后都藏着一套特别通透、特别清晰的“人生哲学”啊!那咱们展望一下未来吧,你觉得像OMOWAY这样的产品,它会怎么“重塑”我们未来的出行方式呢?
林溪: 何涛啊,他有一个特别大胆的“神预测”!他说未来用户在挑摩托车的时候,可能压根儿就不会去问什么“这车的智能化排第几啊?”这种问题了,他们会直接问:“这车,有没有智能化?”就跟问它有没有轮子似的。智能化,会彻底从一个“锦上添花”的加分项,直接变成一个“没有就玩儿不转”的标配!
子墨: 哎呀,你这么一说我可太懂了!就跟我们现在买手机,谁还会问它是不是智能手机一样,那不是废话嘛!
林溪: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他把未来的汽车比喻成“带轮子的AI”,那智能摩托车呢,就是这个庞大AI生态里,一个更轻巧、更灵活,也更贴近咱们个人出行场景的“小终端”。所以啊,OMOWAY现在干的这事儿,简直就是在用“四轮车”的顶级智能,去“精准打击”并填补东南亚两轮出行市场那个巨大无比的“骑行真空”地带!它不仅仅是改变了骑行体验,更是在悄悄地、彻底地重塑整个城市的出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