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Gartner最近发布了一份关于2025年中国AI趋势的重磅报告,我看了真是觉得里头观点太有意思了。你说说看,咱们中国AI这波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啥?是还在跟着别人的路走,还是已经开始自己开疆拓土了?
晓曼: 我感觉啊,现在“开创”的劲儿是越来越足了!报告里头有个数据简直是王炸:到2026年,咱们中国一半的AI产业生态,都会是建立在开放的生成式AI模型之上。这可不是简单地拿来主义,而是要在一个开放的操场上,玩出咱们自己的花样来。
原野: 哎哟,一半的产业生态啊,这数字听起来就够惊人的!那是不是说,企业现在都更乐意自己撸起袖子干,而不是直接去市面上买那些现成的AI产品了?
晓曼: Bingo!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这正是第二个大趋势,叫做“自主开发”。报告里预测,到2028年,咱们中国企业对AI开发人才的需求会暴涨50%!大家发现,光买别人的“标准化套餐”根本不顶用,很多时候根本不合胃口。还不如自己组个“厨师团队”,用开源模型自己定制,这样不仅灵活,还能真正做出自己的“独家秘方”,形成别人抄不走的竞争优势。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开放和自建都成了大势所趋,那这背后啊,是不是藏着中国企业在AI战略上更深层次的“小心思”?这对整个行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晓曼: 嗯,我觉得这折射出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工程思维。咱们中国企业啊,就是喜欢直接解决问题,追求那种“量身定制”和“完全掌控”的感觉。对行业来说,这可就热闹了:AI人才会变得炙手可热,同时还会催生出一个围绕开源模型、各种工具链和服务的超级大生态。大家表面上是竞争对手,实际上又在互相“搭把手”,形成一种非常有趣的“协同竞争”局面。
原野: 哎,这种开放和自主的趋势,简直就是给中国AI打下了钢筋混凝土的底子啊。那接下来,咱们是不是可以聊聊,这些AI能力到底是怎么在实际应用中,帮我们“飞沙走石”地提升效率的?
晓曼: 那是必须的!技术嘛,最终还是要落到地上,变成真金白银的生产力。
原野: 咱们来脑补一下这个画面:AI不再是那些冷冰冰的代码和算法,而是能主动跳出来帮你把活儿都干了的“超级智能助理”。这不就是现在大家都在说的“代理型AI”嘛!你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它到底是怎么颠覆我们工作方式的?
晓曼: 嘿,就拿我们熟悉的电商行业来说吧。一个AI代理,它能自动帮你把销售数据分析得明明白白,还能预测库存、调整价格,甚至连营销文案都能自己写出来,广告也能自动投放!你想想看,以前可能需要一个团队吭哧吭哧干好几天的工作,现在几分钟内就自动搞定了。报告里说,到2028年,三分之一的企业软件都会集成这种“代理AI”,而现在呢?连百分之一都不到,简直是未来已来!
原野: 哇塞,这效率提升简直是逆天了!但话说回来,这么牛的AI,成本是不是也得贵上天啊?对于那些预算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不是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晓曼: 哈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中国特色”的趋势,叫做“节俭型AI”。它就像汽车里的“混动技术”一样,追求的就是“花小钱办大事”,用最少的资源,干最多的活儿。通过各种算法和模型的优化,它能大大减少对那些烧钱的芯片和算力的依赖,提供一套性价比超高的AI解决方案。这对于咱们中国这种多元化的经济体来说,尤其对那些对成本锱铢必较的企业,简直是雪中送炭。
原野: 从能干活的“智能代理”,到精打细算的“节俭主义”,中国AI在应用层面真是展现出了独特的东方智慧啊。不过话说回来,所有这些智慧的背后,肯定都离不开一些核心要素的强力支撑吧?
晓曼: 没错,说到底,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还是要回到那些最根本的东西上。
原野: 如果咱们把AI比作是新的生产力,那支撑这种生产力源源不断输出的“燃料”和“工程师”,分别会是什么呢?
晓曼: 这个问题问得太漂亮了!我的答案是:燃料,那必须是咱们常说的“数据”;而工程师呢,就是那些搞AI的“人才”!Gartner的报告里可是特意点名强调了,中国现在已经迅速成长为全球AI人才培养和部署的“领头羊”,咱们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简直是雄厚到让人眼红。
原野: 现在大伙儿都在说“数据是新石油”,听起来挺玄乎的。但到底怎么才能把这些数据,真正转化成AI的强大“发动机”呢?Gartner的报告在这方面,给我们带来什么特别的启示没?
晓曼: 最大的启示就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根本不是别的,而是那些别人想拿都拿不到的、独一无二的内部数据。所以啊,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卯足了劲儿,构建一套完整的“从数据到AI”的闭环生态系统,把数据的采集、治理、分析,再到模型训练,全都给打通了。目的就是让数据真正“活”起来,像血液一样在企业里流动,最终变成咱们做智能决策的“金科玉律”。
原野: 听起来,正是人才和数据这两个“巨型齿轮”的双重驱动,才让中国AI的发展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啊!那么,展望一下未来,你觉得我们还能期待点啥呢?
晓曼: 嗯,展望未来,把咱们今天聊的这些趋势串起来看,就能非常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宏伟的大方向:那就是生成式AI,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驱动着咱们中国的本土创新。从玩转开放模型到坚持自主开发,从追求极致效率到兼顾普惠大众,再到人才和数据这两大坚实基石,中国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既务实又充满独特智慧的AI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