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眼镜:新交互入口的“百镜大战”与普及之困
Mars_explorer_vcujwbwvt1
0
7-4AI技术正推动终端产业进入“二次革命”,其中AI眼镜作为新一代智能交互入口备受关注。市场已呈现“百镜大战”态势,众多品牌涌入,但其普及仍面临技术、生态和成本等多重挑战,需克服这些障碍才能真正成为主流。
AI终端的崛起与政策支持
- 大模型、智能体等AI技术正快速推动应用在终端侧落地,引发智能终端的“二次革命”。
- AI终端被视为承载大小模型部署任务的重要载体,将加速智能升级并激活万亿元规模产业。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并大力发展AI手机、电脑、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AI眼镜市场爆发与竞争格局
- 近半年内,小米、Meta、Rokid、华为、百度等近20家品牌相继推出AI眼镜新品,市面产品已近50款。
- 今年“618”期间,京东平台AI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高达7倍,显示出高速增长的市场潜力。
- 字节跳动、苹果、三星、OPPO、vivo等更多科技巨头正在“蛰伏”并布局AI眼镜赛道,预示“百镜大战”之势渐成。
AI眼镜热度持续升温的原因
- 技术突破:AI大模型、微显示光学、空间计算等核心技术取得关键进展,生成式AI加速语音交互、实时翻译等能力向终端迁移。
- 产品形态优化:光波导、Micro LED微显示、低功耗芯片、硅碳负极电池等技术突破,推动产品从“能用”走向“好用”。
- 市场潜力巨大:AI眼镜被视为“下一代智能交互入口”,维深信息预测2025年全球出货量将突破550万台,IDC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5340亿元。
市场策略:“高端”与“性价比”博弈
- “老牌”AR企业如Meta倾向走“高端”路线,注重技术极限突破,产品融合AR显示与AI交互,价格多在数千至上万元。
- 后进入者如小米、闪极等更倾向以“低价实用”策略开拓大众市场,聚焦音频增强、智能翻译等千元级实用功能。
- 目前中国市场上,1000-4000元价格段的AI眼镜占据主流,京东“618”数据显示,销量较大的是2000元以下的音频拍摄类智能眼镜。
AI眼镜成为“大众交互入口”的挑战与机遇
- 核心挑战:技术瓶颈(如续航不足、显示稳定性、减重与散热)、生态匮乏(第三方应用有限)、用户习惯培养(从手机到眼镜交互的适应期)以及高昂的成本。
- 交互优势:AI眼镜提供手机无法复制的“解放双手与视线”、“抬眼即见、动口即达”的无感自然交互体验。
- 国产供应链加速破局:蓝思科技、水晶光电、视涯科技等企业在光学模组、微型显示面板等核心部件领域取得进展,有望在未来3年内使高性能AI眼镜价格“腰斩”,加速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