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哎呀,说到凯文·凯利,这位大神级的人物,大家都叫他“科技预言家”嘛,最近又带着他的新书2049和那些脑洞大开的未来设想来刷屏了。他老说,什么理想的未来啊,那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得我们自己撸起袖子去想、去实现。听着感觉不像是在预测未来,倒更像是在给我们发一份超酷的邀请函。
晓曼: 可不是嘛!他这是直接把我们拉上车,说“来吧,一起琢磨琢磨塑造未来25年到底会是啥样”。他那张蓝图啊,简直就是个未来世界的全景图,从AI到星辰大海,什么都有,真的太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了。
原野: 那咱们就直接开门见山,聊聊现在大家最关心、可能也是最让人掉头发的话题吧:人工智能。哎,现在多少人都在愁啊,AI会不会把我们的饭碗都给端了?但听凯利的意思,他好像跟我们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晓曼: 他呀,简直乐观得不得了。他觉得AI根本就不是来抢你工作的,而是要把我们工作的性质来个彻底大翻转。你想啊,那些重复性、枯燥的任务,AI肯定一股脑儿全包了,但与此同时,它也会像变魔术一样,催生出成百上千万的新岗位。所以这更像是一场工作内容的“乾坤大挪移”,而不是岗位凭空消失。以后咱们人类呢,要学的就不是那些具体的知识点啦,因为AI啥答案都能给你,关键是怎么问出好问题,还有怎么让自己学得更快、学得更好。
原野: 哇,这真是个颠覆性的变化,从以前的“背答案”变成了现在的“问问题”。那除了工作和学习这些比较实际的层面,凯利对AI的想象有没有那种更深入、更……哎呀,更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呢?比如说,在情感啊、人机关系这方面。
晓曼: 嘿,你还真问到点子上了,这正是他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设想之一!他觉得未来的AI啊,会越来越有“人情味儿”,甚至能完全理解并回应人类的情感。他甚至大胆预测,我们人类会跟AI建立起那种超乎想象的强烈情感连接,搞不好啊,你可能真的会……爱上你的AI!
原野: 爱上AI?天呐,你确定这不是在拍科幻大片吗?这听起来简直是颠覆三观啊!这让我突然想到一个有点“扎心”的问题:如果AI都能自己做研究、提供各种答案了,那像我们这种干记者的,以后是不是就得集体失业了?还需要人类记者干啥呢?
晓曼: 这个问题问得妙啊,直击灵魂深处!凯利是这么看的:就算AI能把所有的研究和信息整理工作都干得漂漂亮亮的,人类记者也绝不会被淘汰。为啥?因为AI给不了你一个最最关键的东西,那就是——信任。到头来,总得有个人出来为内容的准确性拍胸脯,为信息的真实性做担保。所以啊,这个“信任担保人”的角色,就是我们人类记者在AI时代最值钱、最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所在。
原野: 噢,原来如此,说到底,我们人类才是那个最终的“信任保证”。所以你看,AI不光是把我们的工作方式来了个大洗牌,甚至连我们谈恋爱、搞情感的方式都可能跟着变。那当AI这么深地扎根到我们生活里,我们感知世界、跟世界互动的方式,想必也得来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晓曼: 没错!这可就牵出了他另一个特别牛掰的核心概念了——“镜像世界”,英文叫Mirrorworld。他觉得啊,未来我们进入这个世界,得靠一个全新的“神器”。
原野: 镜像世界?哇,这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赛博朋克的味道!那是不是意味着,以后我们连手机都不用了?直接告别“低头族”时代了?
晓曼: 没错,他直接就“预言”了:智能眼镜,将会取代智能手机!你可以脑补一下这个画面:你戴着一副看起来特普通的眼镜走在大街上,但你眼前看到的世界,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你随便瞟一眼一家餐厅,嚯,它的菜单、大众点评评分、还有你朋友之前给的推荐,唰地一下就浮现在你眼前了;你看到一棵植物,它的物种信息、生长周期,甚至是不是濒危物种,都会自动蹦出来。就感觉是在我们这个真实物理世界的上面,又多了一层实时的、能跟你互动的数字信息层。
原野: 嗯,听你这么一说,感觉有点像我们现在常说的AR增强现实,但又好像更高级、更彻底了。那它跟我们老挂在嘴边的虚拟现实VR,到底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晓曼: 凯利给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你可以把这个镜像世界想象成一个“永远在线、无处不在的数字信息皮肤”。VR呢,是给你造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让你整个人沉浸进去;而镜像世界呢,它是把那些数字信息,毫无违和感地直接叠加、融合到你眼前的真实世界里。而且这玩意儿不光是给人看的,你想想,连那些自动驾驶汽车“看到”和理解的世界,其实也是这个镜像世界的一部分。这简直就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终极合体啊!
原野: 听你这么一描绘,智能眼镜绝对是实现这个“科幻世界”的钥匙啊。那凯利有没有透露一点,这场“眼镜大战”里,谁会是那个领跑者呢?
晓曼: 嘿,说到这个,他可特别点名提到了中国公司!他觉得啊,中国在智能眼镜这场大比拼里,简直就是天生自带外挂。你想啊,咱们这儿有超完整的供应链,还有超强大的技术生态系统,这玩意儿能让产品的研发和更新迭代速度,直接就坐上了火箭。
原野: 哎,从AI到这个融入了AI的镜像世界,我们描绘的未来,简直是越来越聪明,信息量也越来越爆炸。但在这个未来世界里,那些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机器人,它们又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总不能是只负责卖萌吧?
晓曼: 提到机器人,是不是很多人脑子里立马浮现出那种能帮你端茶倒水、洗衣做饭的“田螺姑娘”式家庭保姆?但凯利呢,他偏偏要跟你唱反调,他觉得这玩意儿在未来25年里,还真挺难实现的。
原野: 哎?为啥呀?难道技术上还搞不定吗?不应该啊,现在机器人看起来都挺牛的。
晓曼: 对,就是技术上还差点火候。他指出,你想想看,要让机器人学会人类那种灵巧劲儿,比如叠个衣服、收拾个乱糟糟的屋子,这些在我们看来轻轻松松的动作,对机器人来说简直是地狱级难度。所以他预测啊,人形机器人最先扎堆出现的地方,肯定不是你家客厅,而是那些工作场所,比如在仓库里吭哧吭哧搬货,或者在快餐店里麻利地做汉堡。因为这些场景的任务,相对来说更标准化、更单一。
原野: 哎,这个观点听起来有点反直觉,但仔细一琢磨,又觉得特别有道理。那机器人技术在交通领域呢?自动驾驶现在可是热门中的热门啊。
晓曼: 嘿,在交通这块儿,凯利的预测简直是“炸裂”级别的颠覆!他觉得啊,随着AI驾驶的汽车变得比人类开得安全百倍,以后我们考驾照的难度可能会直接飙到“地狱模式”。甚至,咱们人类自己开车的地方都会被限制!比如,某些市中心区域,或者高速公路上的专属车道,可能就只允许AI驾驶的汽车通行了。
原野: 哎呀,这要是真的,那关于“自由”和“安全”的讨论,肯定会吵翻天吧!所以你看,从工厂车间到马路,机器人和AI确实是在彻彻底底地重塑我们的物理世界。那咱们再把眼光放远一点,对于那些更宏大、更遥远的宇宙探索,凯利又是怎么看的呢?
晓曼: 凯利在太空探索这事儿上啊,观点那叫一个脚踏实地,甚至可以说是给现在这股“火星热”直接泼了一盆凉水!他觉得我们根本不可能在火星上搞什么移民建城市。火星任务的性质啊,更像是我们在南极建的那些科考站,纯粹就是为了搞研究。
原野: 那既然不是去火星殖民,那太空探索的经济价值到底在哪儿呢?总不能是纯烧钱玩儿吧?
晓曼: 他觉得啊,真正能赚大钱的经济价值,在于咱们地球附近的那些小行星采矿!而且他特别强调,这些活儿根本就用不着我们人类亲自跑过去。我们可以派AI探测器和机器人去完成,咱们人类呢,就舒舒服服地坐在地球上,实时看着传回来的高清画面,动动手指就能远程操控了。
原野: 哇,从宏大的宇宙又一下子拉回到我们自己的小命儿上来了。那对于健康和长寿这事儿,凯利又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
晓曼: 他呀,更看重的是“健康寿命”的延长,而不是说让你单纯地活得像个老乌龟那么久。他有一个预测,简直是振奋人心到爆炸:未来25年里,我们很可能能搞定绝大多数病毒的疫苗,甚至啊,连癌症疫苗都可能横空出世!这可就太厉害了,想想看,咱们的生活质量能提升多少啊!
原野: 哎呀,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啊!想想都激动!但话又说回来,这寿命延长了,是不是也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啊?
晓曼: 是的,他确实提到了全球人口萎缩和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他觉得AI能在经济上帮我们解决一些燃眉之急,比如弥补劳动力不足。但要说到文化和社会层面嘛,那咱们可得拿出全新的创新和思想,才能真正应对这些大问题。
原野: 哎,说到创新,还有一个领域的发展速度简直快到让人目瞪口呆,那就是——脑机接口!
晓曼: 可不是嘛!凯利自己都说了,脑机接口BCI这技术发展得,简直比他想象的还要快好几倍!他预测,在未来25年内,我们就能看到那种“非侵入式”的脑机连接技术了。就是说,你不用开颅动手术,可能就跟戴个帽子或者头环一样,就能实现大脑和机器的连接。
原野: 哇,听起来简直像魔法一样!那这种不用开刀的“黑科技”,到底能用来干啥呢?
晓曼: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全新的“思想输入器”!凯利觉得啊,它最先会出现在游戏或者艺术创作这些领域。比如,你玩游戏的时候,直接用意念就能控制角色了,或者你脑子里冒出来的画面、哼出来的旋律,直接就能变成数字艺术品,简直不要太酷!
原野: 这种颠覆性的技术啊,感觉总是从硅谷那种地方冒出来。那凯利对硅谷的未来又是怎么看的呢?它还能继续当创新界的“老大哥”吗?
晓曼: 他觉得硅谷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地位,那是稳如泰山,轻易动摇不了的。但有趣的是,他特别强调了一点:真正的那些能“掀桌子”的颠覆性创新,还会继续从那些充满活力的初创公司里冒出来,而不是现在这些已经长成庞然大物的科技巨头。同时呢,创新的融资方式也会变得更多样化,比如会出现更多众筹模式,让咱们这些普通人也能有机会,参与到下一代伟大公司的“孵化”过程里。
原野: 哇,听你这么一捋啊,从AI到镜像世界,再到那个神奇的脑机接口,凯利给我们描绘的2049年,简直是充满了各种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可能性!
晓曼: 是啊,但最最核心、也是他老挂在嘴边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这个未来可不是什么“命中注定”!无论是那个戴上智能眼镜就能重塑我们感官的世界,还是AI强大到能理解你、甚至让你觉得可以爱上它的未来,这一切的一切啊,都取决于我们今天做出的选择和采取的行动。所以说白了,这幅通往未来的宏伟蓝图,最终还得靠我们自己,一笔一划地亲手去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