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话说我最近啊,就听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还是二战时候的。你想想,那医生在手术台上,止痛药都用完了,护士急中生智,给伤兵打了一针生理盐水,结果呢?骗他说这是强效止痛剂,你猜怎么着?那士兵真就不疼了!你说神不神奇?
晓曼: 哎呀,你说的这个,不就是大名鼎鼎的“安慰剂效应”嘛!简直就是咱们大脑的一个“神操作”,它能把自己都给骗了,而且这骗术高明到连身体的真实感受都能给扭转过来,是不是特玄乎?
原野: 对啊!我当时听到这故事就觉得,哇塞,这简直是颠覆三观啊!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或者说一个“假象”,它怎么就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真”效果呢?你觉得这事儿到底是个什么原理?
晓曼: 当然能啊!这事儿,咱们老祖宗早就看明白了。道家智慧里头,有个词儿叫“借假修真”。它可不是让你去骗别人啊,而是说,咱们要主动地去“哄”咱们这颗聪明的大脑,利用它这种自我欺骗的机制,把身体里头那些沉睡的潜能给唤醒。就像你刚才说的那个故事,人身体里头的能量,那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善意的谎言”来调动起来,那个引子,就是那个“假”啊!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这不仅仅是欺骗了,更像是激活了咱们内在的某种超级力量。那这种“借假修真”的能力,咱们普通人要怎么才能把它运用到自己身上,去真正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呢?
晓曼: 哎,这可就问到点子上了。我先问你个问题啊,你打心眼里觉得,自己将来肯定能干成一番大事吗?你看,很多人嘴上说得特溜,但心里头啊,其实虚得很。为啥?因为未来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嘛。
原野: 是啊,咱们从小被教育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可如果真想成就点什么,好像又得有点那种超乎寻常的“迷之自信”才行。那你觉得一个人要怎么才能真正相信自己,甚至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坚信自己能成就大事呢?
晓曼: 关键就在于,咱们得学会更好地“欺骗”自己。你看看那些充满激情的创业者,他们哪个不是打从心底里就坚信自己做的事儿一定会成功?这种信念,它就是一种“借假修真”啊,用一个还没发生的“确定性”结果,来铸就自己此刻的自信和那种无所畏惧的劲儿。
原野: 哇哦,所以这种“欺骗”自己,或者说“坚定信念”,它具体是怎么从心理层面,一步步变成咱们实际的行动,最终又带来真实成果的呢?能不能给我们描绘一下这个“神奇”的过程?
晓曼: 这个过程啊,就像推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环扣一环。首先,你得用一个特别强大的信念去“欺骗”你的大脑,告诉它:“嘿,我肯定能成功!”这个信念一旦种下,它就会像个小火苗一样,生发出无穷的激情和动力。有了动力,自然就会催生出超强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强了,积极的反馈那不就源源不断地来了嘛。你看,一个“假”的信念,最终不就导向了“真”的结果吗?
原野: 这种“最高明的欺骗方式”听起来确实有点反常识,有没有一个更通俗易懂的类比,能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这种坚定信念的力量啊?
晓曼: 哈哈,有个比较“极端”的说法是,最高明的欺骗,就是让你打心眼里相信,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都是“蠢蛋”。当然了,这可不是让你变得傲慢无礼啊,而是说,你得坚信,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就一定能超越所有的竞争者。成功与否,很多时候啊,就看谁能更彻底地说服自己,谁就能笑到最后。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这确实是一种超强的自我赋能啊。但如果这种“借假修真”的能力,它不仅能改变自己,还能影响到别人,甚至改变他人的命运,那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晓曼: 哎,那可就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应用了!你想想,谎言如果用得好,它不仅仅能改变你自己的命运,甚至还能悄无声息地,改变别人的命运!
原野: 我们刚才聊到自我欺骗的力量,那,你有没有听说过,或者你自己有没有经历过,一个“不真实”的信念,最终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他人命运的故事呢?
晓曼: 最典型的例子,你像咱们街头巷尾那些算命先生。我们都知道他可能没什么真的法力,对吧?但如果求助者,就是那个去算命的人,他深信不疑,打心眼里就相信这个先生能帮他改命,那这个人的心态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正所谓“境由心生”嘛,积极的心态会引导他做出不同的选择,最终,他还真可能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你看,这里的“引子”也是假的,但改变却是真的。
原野: 这种力量确实令人深思啊。这让我感觉,我们其实是活在一个精心编织的信念系统里。这或许就是“妄言铸心局”的精髓:用一个看似虚妄的设定,去铸造一颗坚不可摧的内心,最终改写人生的剧本。
晓曼: 完全正确。所以到最后你会发现,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咱们以为的真实和虚假啊,那个界限可能并没有那么清晰。如何定义真实,可能本身就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哲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