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松: 你说奇怪不奇怪,咱们明明知道很多道理是金科玉律,可就是脚底抹油,愣是做不到?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
晓曼: 哎呀,这个问题简直是月经贴,太常见了!说白了,这背后搞不好就是一种“认知诅咒”在作祟。简单粗暴地讲,就是你脑子里刚装进去的新道理,跟骨子里那套老旧的认知模式,它俩天生八字不合,不兼容啊。
振松: 不兼容?这词儿听着有点高级,怎么个不兼容法儿?
晓曼: 就拿咱们故事里那个阿狗来说吧。他呀,从小就在一个“比比比”的环境里泡大的,潜意识里就认定了,这个世界就是个大擂台,全靠竞争和比较才能活。结果呢,后来有人跟他说,兄弟,要利他啊,要合作啊!他脑子听得那叫一个明白,点得那叫一个快,可一到关键时刻,他身体里那个“竞争”的开关就“啪”一下自动弹起来了,结果不是自卑到尘埃里,就是优越到天上去了。
振松: 哎呀,这下我彻底明白了,不就是身体的排异反应嘛!新的东西进来了,老系统直接给你判个“不合格”,然后就给排出去!
晓曼: 你这比喻简直是绝了,太形象了!原文里还有个更绝的,直接拿过来用:这感觉就像你非得给一台柴油发动机,硬是往里灌97号的汽油。你猜怎么着?这车不但跑不起来,搞不好还直接报废!放到咱们人身上,就是那种没完没了的自我谴责、心里头跟打架似的,整个人都别扭到不行。
振松: 哦,所以说,我们这种“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的千年老难题,原来就是这个所谓的“认知诅咒”在捣鬼啊。那它到底是怎么冒出来的?而且,为什么它就这么“顽固不化”,跟块牛皮糖似的甩都甩不掉呢?
晓曼: 它的老巢啊,藏在一个更深更隐蔽的地方:咱们每天那些花里胡哨的行为,压根儿不是脑袋里那些“知识”说了算,而是藏在心底深处,那个叫“本能潜意识”的东西在发号施令。这也就是为啥老有人说,“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振松: 哎,你这么一说,瞬间觉得茅塞顿开!那咱们这潜意识里的“认知模式”,到底是怎么悄咪咪地影响我们对机会的判断和行动的呢?能不能再拿阿狗的故事,给我们掰开了揉碎了讲讲?
晓曼: 那可不!就拿阿狗来说吧,他心里认定的“成功”,那铁定是“靠自己”!而且他这个“自己”啊,指的是他那双勤劳的双手和苦巴巴的劳动。所以,当他偶然间听到某个大老板要装修超级豪华大别墅的时候,他脑子里直接就是“叮”一声,完全没把这事儿跟“机会”俩字儿联系起来。
振松: 等等,这不对劲啊!这不就是个明摆着的、闪闪发光的商机吗?他怎么会意识不到?
晓曼: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在他那套固定的认知框架里,他压根儿就不会装修啊,所以这事儿自然就跟他八竿子打不着。他根本就想不到,诶,我虽然不会,但我可以去拉帮结派,整合资源啊,或者干脆转介绍给别人,也能从中牵个线搭个桥,赚点小钱啊!你看,他的认知模式,就像一个自带的“机会过滤器”,直接就把这大好的机会给“咔嚓”掉,滤得一干二净。所以啊,很多时候,结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你压根儿就“认知”不到,那自然就“做”不到喽。
振松: 哎呀,这下彻底明白了!原来咱们的认知模式,在潜意识里头就给我们画了个大圈圈,直接框死了我们的行动边界。那既然这都是潜意识里头的事儿,我们到底要怎么才能真刀真枪地去改变它,把这些烦人的“认知诅咒”给彻底打破呢?
晓曼: 恭喜你,问到了最痛点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大boss”关卡。真正的改变啊,可不是你多听几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就能成的。它需要的是一场彻彻底底的“认知传承”——说白了,就是得学会用一套全新的、不一样的眼镜去看这个世界,去搞明白它到底是怎么转的,那些底层规则到底是什么。
振松: 观察世界的方式?哎哟喂,你这说法听着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感觉特别玄乎啊。
晓曼: 哪儿玄了!一点都不玄!就拿咱们常挂在嘴边那句“天下不为我所有,天下皆为我所用”来说吧。你把它当成一句口号,背得滚瓜烂熟,屁用没有!但是,如果一个人打从娘胎里出来,就打心眼儿里认定,这个世界就像一盘巨大的棋局,所有的资源都是棋盘上的棋子,那他根本不用听什么大道理,他就会本能地去想办法把这些“棋子”都给整合起来,为我所用。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被他内心深处那个“认知”给推着走的,而不是被那些空洞的“道理”牵着鼻子走。
振松: 哇塞,你这个比喻简直绝了!我懂了!所以说,关键不是我们非得去学什么“芝麻开门”的咒语,而是要给自己换上一副,能够真正看见那个充满魔法、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的“特殊眼镜”!
晓曼: Bingo!完全正确!所以啊,想要把这个“认知诅咒”给彻底解除掉,光靠那些条条框框的逻辑说服,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它需要的是一场“乾坤大挪移”,彻底改变你观察这个世界的视角。这或许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是个“道理巨人,行动矮子”——因为我们最底层那个“认知操作系统”,它自己本身,就像一道无形无影的诅咒,牢牢地把我们给困在了原地,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