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最近看到一句话,特别有意思,说“有时候你得罪人,不是因为你说错了,恰恰是因为你说对了”。这话听着有点反常识,但细想一下,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晓曼: 哎呀,你可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这简直就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终极悖论啊。你有没有那种经历,明明掏心窝子说的是大实话,结果对方听完反而脸拉得老长,甚至当场就跟你急了?我跟你说,这背后可藏着不少好玩儿的心理学小九九呢。
原野: 有有有!简直太多了!每次都一脸懵,心想我这招谁惹谁了?所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快给我解解惑!
晓曼: 哈哈,别急别急,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有三个心理学“小妖精”在背后捣乱:确认偏见、认知失调,还有自我防御。你想啊,咱们人呐,骨子里都喜欢听顺耳的,就爱听那些能印证自己原有想法的话,这就叫“确认偏见”。当一句大实话,啪的一下,把他们固有观念给挑战了,那心里头立马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浑身不自在,这就是“认知失调”了。
原野: 噢——我懂了!就像为了把这股不舒服劲儿甩掉,他们就会开启“防御模式”,什么否认事实啊,甚至直接火力全开,反过来攻击那个说真话的人,对吧?简直是“恼羞成怒”的真人版演绎。
晓曼: 没错,你算是把精髓都抓住了。咱们老话儿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可这“逆耳”的话,听着确实像刀子一样,能把人的自尊心扎个透心凉。你想想看,在一个公司里,老板拍板定案了一个方向,信心满满觉得能大赚一笔。结果你呢,拿着一份血淋淋的市场调研报告,数据实打实地摆在那儿,直接告诉他:“老板,您这想法可能要凉。”哪怕所有数据都是真的,他可能也会下意识地“抗拒”,因为这不就是明晃晃地打他脸,否定他的英明决策嘛!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这“真话伤人”可真是个大学问,不光是嘴皮子功夫,更深层次地触动了人性里那些“小九九”。那除了这些我们自己心里的原因,外部环境,比如在公司里,又会给这事儿添什么堵呢?
晓曼: 哎呀,那影响可就大了去了!你脑子里过一下这个画面:公司开大会,大家坐得板板正正的。你突然站起来,把一个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谁都不敢捅破的流程漏洞给指出来了。这漏洞可能还牵扯到某个部门的“蛋糕”,或者某个领导的“面子”。那可好,你就算说的都是大实话,在别人眼里,你立马就从“仗义执言”变成了“麻烦制造者”,甚至“搅屎棍”了!
原野: 嚯!这么一说,这事儿就更复杂了,不光是心理那点儿事儿,还牵扯到权力、利益这些“硬核”的东西了。合着你这真话一出口,直接就把人家的“奶酪”给动了,对吧?
晓曼: 可不是嘛!而且,怎么说这真话,那学问可就更大了。同样一句话,你要是板着个脸,摆出一副“我是对的,你就是错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架势,或者带着一股子火药味儿,哪怕你说的字字珠玑,对方听了也只会觉得你是在指责他、贬低他,心里头立马筑起一道墙,跟你对着干。尤其当你的真话,触碰到了现有的权力结构或者某些人的“铁饭碗”时,那你这个说真话的人,分分钟就被贴上“异类”的标签,然后被大家“排挤”出去了。
原野: 天呐,这么一分析,这真话的“杀伤力”,简直是核弹级别的!它不仅仅是揭露个事实,更要命的是,它能引爆那些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还有别人死死抱住的既得利益。所以啊,既然这真话这么重要,又这么“危险”,那咱们到底要怎么才能把它说得既到位,又不至于“引火烧身”呢?有什么锦囊妙计吗?
晓曼: 哎,这才是咱们今天节目的核心啊!咱们肯定不能因为怕得罪人就当个“老好人”,把真话都憋回去,那不成了“睁眼瞎”嘛!但说真话,那绝对是一门艺术活儿。核心秘诀就是:“对事不对人”,而且啊,得带着一颗柔软的同理心。举个例子,你别直接指着鼻子说“你错了”,你可以换个方式,用提问来引导,让对方自己去琢磨,自己去发现问题所在。
原野: 噢,我明白了!就是把那种硬邦邦的“你错了”,变成“哎,我们有没有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瞧瞧这事儿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是吧?
晓曼: Bingo!就是这个味儿!而且啊,还有一个小妙招,特别管用:你指出问题的同时,最好能顺手牵羊地附带上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或者你的建议。这样一来,你就不是一个光会挑刺儿的“批评家”,而是一个愿意跟你一起把问题搞定的“战友”、“好搭档”,对方心里的那堵墙,自然就塌了一大半了。
原野: 哇,听你这么一说,这说真话还真是门高深的学问,不光得有勇气,还得有智慧和技巧。从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到增进彼此的理解,这些沟通的小策略,简直就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神器啊!
晓曼: 可不是嘛!所以说啊,有时候把真话从嘴里吐出来,这本身不难,难就难在,怎么把它说得有智慧,说得让人心服口服。掌握了这种“沟通的艺术”,我觉得,它可能比你单纯地、赤裸裸地去捍卫那个所谓的“真相”本身,要重要得多,也高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