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哎呀,最近是不是感觉身边AI工具跟雨后春笋似的,噌噌地冒出来?就输入几个关键词,嘿,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或者一段营销文案,“Duang”地一下就生成了。但话又说回来,这种号称“一句话搞定”的AI创业公司,现在入局,是不是还有戏啊?
晓曼: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简直是一针见血。不过,要真想搞明白这事儿,咱们得先扒一扒这些所谓的“智能工具”,它们背后那颗“聪明大脑”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原野: 是啊是啊,每次看到那些AI“刷刷刷”地出内容,我都特好奇,它们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么“鬼才”的?
晓曼: 说白了,核心就是两大法宝:一个是自然语言处理,咱们叫它NLP;另一个就是大型语言模型,也就是LLM。你可以这么理解,NLP呢,就像给机器装了个“翻译官”,让它能听懂人话;而LLM呢,就是那个海量的“百科全书”,还是个超级能写的“笔杆子”。
原野: 哎,说到这个,咱们听众里肯定有不少非技术出身的朋友,你能不能给咱们打个比方,用大白话讲讲,像GPT-4这种大型语言模型,它到底是怎么学会“思考”甚至“创作”的?听着就有点玄乎。
晓曼: 没问题,这可太好解释了。你就把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想象成一个…嗯,超级无敌的“书呆子学霸”。他把互联网上能找到的书啊、文章啊,统统都给“吃”了个遍,所以知识储备那叫一个海量,下笔如有神。但你得记住一点,他所有的知识都来自“纸面”,没有亲身经历,更别提什么真实的情感了。所以他能给你写出那种滴水不漏的报告,天花乱坠的营销文案,甚至还能给你整几首诗,但本质上,都是基于他“读过”的内容,进行模仿和重组,就像个高级的“文字复读机”。
原野: 哦,我懂了!怪不得它在新闻、金融、电商这些文本量巨大的行业里,简直是效率神器。但听你这么一说,我怎么感觉这背后藏着一箩筐的挑战呢?那些号称“一句话生成”的AI创业公司,现在是不是正被各种“大考”折磨着呢?
晓曼: 挑战?那可不是一般的大,简直是“泰山压顶”!首当其冲的就是内容质量问题。咱们是不是经常看到AI一本正经地给你“胡说八道”?这就是它在“幻觉”,因为它压根儿就不是在理解或者思考,它只是在“猜”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词是什么。结果呢,生成的东西可能驴唇不对马嘴,还常常透着一股子“AI味儿”,缺乏真情实感和深度。
原野: 哎呀,你可算是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有时候我看AI写的东西,总觉得它少了那么点儿“烟火气”,或者说,少了点“人味儿”。
晓曼: 可不是嘛!长此以往,咱们的市场估计就得被那些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AI罐头”给淹没了。但更要命的挑战,其实是来自商业战场。除了技术上那些“先天不足”,这些AI创业公司,是不是还面临着一场…嗯,怎么说呢,一场不太公平的“神仙打架”?
原野: 哦?此话怎讲?快给我好好掰扯掰扯。
晓曼: 你想啊,这个赛道,早就被谷歌、微软这些科技巨头给“圈地”了。他们手里有的是钱,有的是顶级的计算能力,训练和跑这些大模型,那成本简直是天文数字。小公司如果只是在大模型外面套个壳,做个花里胡哨的界面,那简直是“纸糊的护城河”。巨头那边随便打个喷嚏,更新个功能,你这边就直接“凉凉”了,根本没得玩。
原野: 你这话简直说到点子上了,巨头打个喷嚏,小公司直接进ICU了。那面对这些实打实的“拦路虎”,如果一家“一句话生成”的AI创业公司还想活下去,甚至还想混出个名堂,它到底该往哪儿钻,才能找到自己的活路啊?
晓曼: 嗯,既然通用型AI市场已经卷成这样了,对于咱们这些“小而美”的创业公司来说,就得另辟蹊径,去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而这其中最最关键的一条路,那就是:垂直化!
原野: 垂直化?听起来有点意思。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不追求“大而全”,而是把劲儿使在“小而精”上面?
晓曼: Bingo!就是这个意思。千万别去跟那些巨头在通用聊天机器人这种“红海”里死磕,那简直是自寻死路。咱们得把刀刃磨得更锋利,深耕某一个特定的细分领域,比如医疗啊、法律啊、金融啊。给这些行业提供那种“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把行业里那些独有的知识和工作流程都给融进去。这样的产品,通用大模型想替代?门儿都没有!
原野: 除了这个“垂直化”的绝招,还有没有啥更“高瞻远瞩”的策略啊?能让这些AI创业公司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宅”的层面,而是真正能扎到行业里头,把那些“老大难”的痛点给解决了,顺便把市场也给赢了?
晓曼: 当然有!而且这招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高明。那就是——重新定义咱们人类和AI之间的关系。别老想着让AI把人给“卷”掉,完全取代咱们,而是要强化人机协作,让AI成为咱们的“神队友”。你可以把AI看作一个超级无敌的“智能助理”,它呢,负责去干那些重复的、枯燥的、让人头大的活儿,把咱们人类从那些基础劳动里解放出来,好去专注于更高层次的创意啊、策略啊,还有最重要的——情感沟通。
原野: 哎呀,这个思路简直是醍醐灌顶!听你这么一说,我感觉AI创业的未来,可就不是单纯比拼谁家技术更硬核了,这分明就是一场商业智慧的“华山论剑”。那最后,你对这类AI创业公司未来的整体发展,有没有什么压箱底的思考和展望,能给咱们点拨点拨?
晓曼: 在我看来啊,真正的生机,绝对不是让AI简简单单替咱们写那一句话,而是在于咱们怎么能巧妙地利用AI,去写出那些对特定行业来说,真正有分量、有价值的话。所以未来的赢家,可不是那些算法玩得最溜的公司,而是那些最懂行业“脾气”、最会把技术和商业模式玩转得炉火纯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