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大家好啊,又到了咱们深思圈的播客时间!老规矩,咱们今天还是得带着大家,一起去全球AI的最前沿溜达溜达,看看那些酷炫的新产品,再聊聊怎么把这些好东西“搬”到海外去,争取让大家都能发现一个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原野: 哎,话说回来,AI这股浪潮现在真是席卷全球,咱们创业者在里头扑腾,你觉得最最核心的,到底该盯住点啥呢?
晓曼: 我觉得啊,现在这核心玩法儿,真是彻底不一样了。以前可能就盯着技术本身,觉得“哇,这个技术太牛了!”就行。但现在呢,你得把技术、产品还有增长这三兄弟,给它牢牢地绑在一起。AI这东西,它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真能把所有行业都给“翻新”一遍,直接提高生产力,所以对创业者来说,那机会是史无前例。不过,别光顾着乐,机会越大,挑战也越大,这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原野: 你说得太对了!好多人可能就看到AI技术“嘭”一下炸开了,觉得特别酷炫。但咱们深思圈呢,更想琢磨的是,这些高科技玩意儿,怎么才能真的变成有用的产品,而且还能漂洋过海,成功地“出海”呢?这才是真本事。
晓曼: 可不是嘛!出海这条路,哪有那么容易啊,简直就是个“坑”接着一个“坑”。就拿合规来说吧,这简直就是只“拦路虎”,好多团队刚迈出去一步,可能就被它给绊倒了。欧洲的GDPR,美国的CCPA,这些数据隐私法规,那可是严得要命,你一不小心碰了红线,分分钟让你付出“血的代价”。而且,这还只是个开始呢。
原野: 除了这些法律法规的“硬骨头”,文化差异是不是也是个天大的障碍啊?我老觉得吧,一个产品想在海外落地生根,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想当然”,拿自己这边的市场逻辑,硬往人家海外用户身上套,那不就是自找麻烦嘛。
晓曼: 简直是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这也就是咱们“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的另外一层深意——你真得去“懂”那个世界。你想啊,一个社交App,在东亚可能火得一塌糊涂的功能,你原封不动搬到北美去,那可能就直接“水土不服”了。如果咱们把AI产品出海,比作一场远洋航行,那技术就是你这艘船,又大又结实。可光有船不行啊,增长策略和本地化,那才是你的风帆和航海图。好多技术牛人组成的团队,船造得是真漂亮,可就是缺了那张“藏宝图”,结果呢,只能在原地打转,甚至一不小心就开到沟里去了。
原野: 哎呀,你这比喻太绝了!“船”、“风帆”、“航海图”,一下子就说明白了。所以说,咱们深思圈不光是盯着“船”本身,更重要的是要给大家指明“航海图”和“风帆”的方向。刚才咱们聊了这么多,深思圈是干啥的,AI出海有多么不容易。但要真想明白咱们到底能帮上什么忙,那可就不得不隆重介绍一下,咱们幕后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主理人了!快给我们揭秘一下,这位神秘人物到底是何方神圣啊?
晓曼: 那必须的!咱们这位主理人,叫Leo,他的背景简直是“复合型人才”的典范,这也是咱们深思圈内容质量的“底气”所在。你想想看,他本科在美国读的计算机,正儿八经的技术出身,结果呢,大二!大二就开始折腾创业了,妥妥的一个“老江湖”了,连续创业者,那可不是说说而已。
原野: 哟?技术出身,还是个连续创业者,这组合拳打得可真有意思啊。那他都“折腾”过哪些领域呢?
晓曼: 他的经历跨度那叫一个大,从教育到SaaS软件服务,甚至连无代码平台都玩儿转过。这种“跨界”的经验,让他看问题的时候,能跳出单一的圈圈,眼界开阔。更厉害的是,就在过去这两年,他可是给超过25家公司的海外产品和增长当过顾问,那积累的一线实战经验,简直是海了去了。
原野: 二十五家公司?!我的天,这经验值简直是直接拉满了啊。这不就等于说,他把各种各样的“坑”和“机会”,都亲身“趟”了一遍嘛。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避坑指南”加“寻宝图”啊!
晓曼: 嘿,这还不止呢!就在最近这两个月,为了把市场摸得更透彻,他可是密集地跟六十多个创业者深入聊过。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甚至自己亲身下场,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把一个项目的融资流程完完整整地跑了一遍,市面上那些活跃的投资人,几乎都被他“盘”了个遍。这简直就是“玩儿真的”啊。
原野: 哇哦,这下可真有意思了。他这不就是集创业者、顾问、现在甚至还有投资人这“三位一体”的视角于一身了嘛!那从他这么多维度的观察来看,你觉得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最大的那个“信息差”,到底在哪儿呢?
晓曼: 他发现啊,投资人最最看重的,其实是创业者对未来增长路径有没有清晰的规划,而且是不是真的能验证它。但很多技术出身的创业者呢,就特别容易栽在这个点上,他们往往一头扎进产品里,觉得产品做得好就万事大吉,却忘了怎么把这个好东西送到用户手里。Leo这种复合背景就厉害了,他能同时搞懂技术、产品、增长和资本这“四个轮子”,更知道怎么让它们一起“咔咔”地转起来,而不是各自为战。
原野: 哎呀,正是因为他有这么深厚的实战经验,还有对市场那“火眼金睛”般的敏锐洞察力,我可听说了一个爆炸性新闻:他最近搞了一个特别特别不一样的赋能计划,是不是真的啊?
晓曼: 没错,千真万确!这个项目叫“产品与增长外部顾问”,它的模式,说实话,大胆到有点“离经叛道”了,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反传统”的。
原野: 我当时听到这个,直接就惊呆了!什么?不收现金?只拿股份?这哥们儿到底是怎么想的啊?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种模式呢?它的核心理念到底是什么啊?
晓曼: 他看得很透彻,说白了,就是因为他坚信:在AI这个时代,一个真正的好产品,再加上一条正确的增长路径,这俩加起来,比什么都重要!你看那些传统的顾问模式,收了钱,给你一份方案,然后就“拜拜”了。可这种模式啊,根本没法保证方案能真正落地执行,也扛不住市场那瞬息万变的变化。所以他才选择用股权的方式,把自己跟这些创业公司,死死地“绑定”在一起。
原野: 哎,这听起来是挺诱人的,可话说回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尤其是早期,那点股权简直就是“命根子”啊!他们得怎么去权衡,是选择解决眼前的资金压力,还是接受未来股权被稀释的风险呢?这可不是个容易做的选择。
晓曼: 这个问题问得好,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啊,这恰恰就是这个模式最精妙的地方。它本身就自带“筛选器”,能自动过滤掉那些只盯着眼前短期现金流的团队,留下来的都是真正有远见,看重长期价值的。Leo他坚信,如果他能用自己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去帮助十个有潜力的团队走得更远,让他们少踩那些自己当年“血淋淋”踩过的坑,那这种一路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最最划算的投资。说白了,这既是风险一起扛,也是胜利一起享。
原野: 哇,你这么一说,我真是豁然开朗了!这哪里是什么简单的顾问服务啊,这简直就是一种“深度捆绑”的战略合伙关系嘛!行,咱们现在明白了这项目的核心理念和价值了,那具体来说,这个项目能给那些被选中的幸运儿们,提供哪些实实在在的“硬核”支持呢?
晓曼: 他的支持那可是全方位的,从你项目刚开始的“0”,到做出点样子的“1”,再到后面跑得更远,他都能一路保驾护航。举个例子吧,在最最早期,他就能深度参与你的产品定位,帮你把MVP(最小可行产品)快速地给它“捣鼓”出来。产品上线以后呢,他会手把手地帮你制定不同阶段的增长策略,把用户增长的那个“漏斗”给你优化到极致。运营上,他会教你如何把那些复杂的关键指标给“拆解”开来,怎么做A/B测试。甚至连品牌怎么从零开始“冷启动”,增长团队怎么搭建,招什么样的人,他都能给你特别靠谱的建议。
原野: 我的天,这简直就是个创业“全家桶”啊!从产品到增长,一个初创公司的所有核心环节都给包圆了。我还在资料里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说他还能帮忙融资,甚至能对接“靠谱投资人”,避免那些“气氛组”。哎,这个“气氛组”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啊?听起来就很有故事。
晓曼: 哈哈,“气氛组”投资人啊,说白了就是那些跟你聊得那叫一个“火热”,让你觉得“哇,有戏了!”结果呢,人家只是来打听打听赛道信息,根本就没打算真金白银地投你。对于咱们早期创业者来说,时间就是金钱,精力更是宝贵啊,要是被这些“气氛组”给白白消耗掉,那简直是致命的打击!Leo因为他自己刚跑完融资,对市面上哪些投资人是“真枪实弹”,哪些是“演戏”,那是一清二楚,所以他能帮团队精准对接,大大提高融资效率,让你少踩这些“无用功”的坑。
原野: 这么一听,这个计划的价值简直是“杠杠的”啊!那除了这些实打实的具体支持,Leo他对未来想合作的团队,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呢?或者说,什么样的创业者,才能入得了他的“法眼”,成为他想一起“搞事情”的伙伴呢?
晓曼: 他给出了三个“金标准”:第一,方向得有意思,得让人眼前一亮;第二,团队要靠谱,得是能把事儿干成的;第三,对创业得有那股子“劲儿”,有激情!不管你的公司是刚刚从零起步,还是已经拿到一轮融资了,只要能满足这三点,他都乐意深度地参与进去。他希望找到的,是那种真正的“同路人”,大家能肩并肩地,一起在AI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去探索那些无限的新可能性。
原野: 哇,这种不收现金,反而选择用股权深度参与的方式,说实话,这简直就是Leo在用自己的真本事、真资源,给这些创业公司的未来,投下了一张沉甸甸的“信任票”啊!这得是多大的信心才能做到。
晓曼: 没错,完全可以这么说。这背后其实是他非常坚定的一个逻辑,或者说,这就是他的人生哲学了:在AI这个风口浪尖上,能帮助那些真正有潜力的团队成功,那才是对他自己最好的投资,没有之一。
原野: 好了,不知不觉,咱们今天这期节目也快到尾声了。通过今天的深度探讨,咱们对深思圈,还有Leo这个特别的顾问项目,都有了非常非常深入的了解。在AI这股汹涌澎湃的浪潮里,咱们深思圈始终坚信,真正的价值啊,就在于那些深度洞察和实实在在的实践。感谢大家的收听,欢迎继续关注咱们深思圈,咱们下期节目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