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说起来,是不是好多朋友都跟我一样,工作好些年了,感觉自己就像那跑步机上的仓鼠,吭哧吭哧半天,还在原地打转?看着身边同事火箭式上升,自己明明也不赖啊,怎么就差那么点劲儿呢?这人生瓶颈,到底该怎么突破啊?
晓曼: 嘿,你这问题可问到点子上了,一下子就戳到了我们今天想聊的一个核心概念——“祛魅”。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其实特简单,就是把那些贴在人啊事啊上面的花里胡哨的标签,统统给它撕掉,然后才能看清它本来是个啥样。
原野: 哎呀,你这么一说,我才发现我们身边简直就是个“标签批发市场”啊!“名校毕业的,那肯定牛掰!”“专家说的,那必须是真理!”这些标签,你说它对我们看事情,到底是个加分项还是减分项啊?
晓曼: 影响?那可不是一般的大,简直是“毁三观”的大!这些标签啊,就像你手机上那种美颜滤镜,一开,直接就把现实给扭曲了,让你根本看不清真相。你想想清末那会儿,李鸿章想引进点洋玩意儿,结果呢?一堆人给他扣个“奇技淫巧”的帽子,结果咱们就这么眼睁睁地错过了弯道超车的机会。那些真正活明白了、懂得祛魅的人,他们脑子里就一个问题:“这玩意儿到底管不管用?”管用,那就学呗,管它是不是外国来的,还是隔壁老王发明的呢!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感觉这祛魅的第一步,就是得把那些花里胡哨的标签都给它扒拉掉,让事情回归它本来的面目。但光这样还不够是吧?很多时候,我们还得去质疑那些我们觉得“天经地义”的常识?这又是要搞哪出啊?
晓曼: 来来来,我给你讲个小故事。你想象一下,古代打仗那会儿,士兵们冲锋陷阵,是不是都得举着个大盾牌啊?这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常识”,谁都觉得应该这样。可蒙古骑兵呢?人家偏不走寻常路!他们发现,盾牌这玩意儿,虽然能防身,但太影响速度了。干脆,一跺脚,给它扔了!结果呢?靠着那风一般的机动性,愣是把整个欧亚大陆给横扫了!他们这不就是活生生质疑了“常识”,然后找到了一个更牛的解法嘛!
原野: 哇,你这例子举得太绝了,画面感十足!那照这么说,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里,有哪些看起来“板上钉钉”的常识,其实也挺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甚至推翻重来的呢?
晓曼: 嘿,要说最经典的“常识陷阱”,那非“努力就等于升职加薪”莫属了!你看身边多少人,天天加班加点,把命都快搭进去了,就想着老板能看到我的“苦劳”,然后赶紧给我升职加薪。可那些真正玩儿明白的、早就给自己“祛魅”的人呢?他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老板要的,是实打实的结果,不是你那苦兮兮的加班时长!所以啊,人家把劲儿都使在那些能出成果的关键项目上,才不会傻乎乎地去无效内耗呢。
原野: 看来啊,这质疑“理所当然”真能帮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发现好多以前没想过的新路子。不过呢,有时候拦着我们的,可不是外面的那些标签啊、常识啊什么的,而是我们自己心里那些“死活放不下”的执念。那接下来,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执念到底该怎么放下?
晓曼: 哎,说到执念,那可太多了!好多人啊,都心心念念着成功,总觉得是不是有啥“武林秘籍”啊,或者能碰上个“贵人”提携一下,再不济也能踩上个“风口”直接起飞,然后就能一步登天了。你觉得,这成功啊,它真有啥捷径可走吗?你看爱迪生发明电灯泡那个事儿,其实就能给我们不少启发。
原野: 他那可真是“铁头功”啊,尝试了几千种材料,就死活不信有什么捷径,就是老老实实地去试、去错,一次又一次。
晓曼: 没错!他就是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所以才愿意不停地去试、去探索。你想想啊,如果把成功比作一场旅行,“捷径”呢,可能就是别人随手画给你的一张藏宝图,说不定是假的,根本到不了目的地;但“规律”就不一样了,它就像是教会你怎么看懂地图,怎么用指南针,让你自己去找到正确的方向。所以说啊,敬畏那些底层的规律,远比你成天去琢磨什么“捷径”要靠谱得多!不信你看投资圈,那些真正能赚到大钱的,哪个不是把经济周期研究得透透的,谁还去信那些所谓的“内幕消息”啊?
原野: 这么一听,放下执念,就好像是把蒙在我们眼前的纱布给揭开了,不再被那些花哨的表象给忽悠了,而是能一头扎进去,搞明白事情最核心的底层逻辑。当咱们真正把这“祛魅”的功夫练成了,感觉离那个更强大、更通透的自己,也就不远了。
晓曼: 说得太对了!这“祛魅”啊,说到底,就是让你看清楚一件事:甭管是外界给你定的什么标准,别人对你指指点点的评价,还是那些世俗眼里的所谓“成功”,统统都比不上你自己亲手去验证、去发现的那个“真相”来得重要!
原野: 哎,说白了,就是不再活在别人的剧本里,是吧?
晓曼: 可不就是嘛!这世上啊,本来就没有什么现成的路给你走,但当你把那些迷雾都给“祛魅”了之后,嘿,你走的每一步,那可都是你自己的康庄大道!这大概就是看清了本质之后,才能活出的那种,真正清醒又自在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