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莊力排眾議,成就康熙宮廷《龍藏經》
Mars_explorer_n10nsg119il
2
7-18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倡導修造泥金藏文《甘珠爾經》(即《龍藏經》),該工程從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開始,至康熙八年(1669年)三月抄寫完畢,並於同年十二月安放慈寧宮花園及舉行開光儀式。儘管面臨資金、物資和朝中大臣(如鰲拜、遏必隆)的反對,孝莊太皇太后仍傾注大量心血,並在康熙皇帝及外藩蒙古王公的支持下,完成了這部清代宮廷修造藏文《大藏經》的開篇之作。
核心發起與參與者
- 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 (Bumbutai):作為康熙皇帝的祖母,她是修造《甘珠爾經》的堅定倡導者與決策者,克服重重困難,傾注大量心血。
- 康熙皇帝:提供鉅額資金支持(十五萬兩白銀),並負責各層面的協調與後勤保障。
- 僧方主持與參與者:由厄木齊、墨爾根綽爾濟、喬伊普勒格隆三位高僧主導,共有171名喇嘛、班第、巴克什參與抄寫。
- 俗方官員與匠役:內總管大臣米思翰、巴喀、吐巴、海喇遜等負責統籌,內務府郎中尚興、哈錫、甕愛等監修,並有家內匠役、筆帖式和安保人員參與。
資金來源與巨大開銷
- 主要資金來源:康熙皇帝捐助的十五萬兩白銀是最大的贊助。
- 外藩蒙古王公支持:科爾沁、巴林、蘇尼特等地的公主、格格及額駙們也捐贈牛羊和銀兩。
- 主要開銷項目:採買巨量飛金(泥金)、紙張、織造經簾和包袱,以及僧俗人員的伙食補貼。僅飛金預算就高達三十七萬餘兩白銀。
- 反對聲音:工程耗資巨大,引發朝中大臣(如輔政大臣鰲拜、遏必隆)的反對,但太皇太后仍堅持己見。
抄經過程與時間地點
- 動議時間:最晚不遲於康熙六年(1667年)八月初七日。
- 正式開工: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十七日,先書寫小經以作練手。
- 抄寫完竣:康熙八年(1669年)三月二十四日,歷時兩年多。
- 抄寫地點:南府(後來的昇平署所在地)。
- 物資供應:儘管本地飛金產量不足,太皇太后仍堅持在本地採買,不急於求成。
安供、開光與賞賜
- 安放地點:慈寧宮花園,後來的慈寧宮佛堂。
- 場所修繕:康熙八年(1669年)六月,慈寧宮花園安放經書的房屋進行修繕,更換黃瓦,並按例在大脊中藏寶匣。
- 佛像繪製:同時繪製108幅佛像懸掛於經房檐牆,由內畫匠、工部畫匠及民人畫匠共同完成。
- 開光儀式: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初三日,《甘珠爾經》安放,並由32名喇嘛進行為期五天的開光誦經活動。
- 獎賞情況:太皇太后與康熙皇帝共同對參與抄經的喇嘛和班第進行了豐厚賞賜,包括銀兩、緞匹和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