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辉:从初中学历到200万粉丝,他的人生是场游戏
sami H
7
7-25原野: 最近我看到一个叫薛辉的创作者,他的故事挺有意思的。一个初中学历,还经历过职场裁员的人,居然靠做短视频做到了两百万粉丝,现在还开了自己的学校。
晓曼: 嗯,薛辉这个案例确实很典型。很多人觉得35岁被裁员或者学历不高,人生就完蛋了。但在他看来,这些可能都算不上什么大事儿,更像是游戏里的小怪,打过去就升级了。
原野: 游戏里的小怪?这个比喻有意思。那他当初到底是怎么走上短视频这条路的?从零到两百万粉丝,这个过程应该很漫长吧?
晓曼: 他大概花了三年时间,主战场是在抖音。你想想,当时他32岁,刚被大厂裁员,一个初中学历的人想再找个体面的工作,那难度简直是地狱级的。但他就把这个看成是游戏开新档了。
原野: 我特别想知道,他提到的那个“人生是场游戏,所有人都是你的NPC”的说法,这是不是他能翻盘的核心心态?就是说,他把被裁员、学历低这些我们看来天大的事儿,都当成游戏里的关卡了?
晓曼: 我觉得这正是他最厉害的地方。当你有这种心态,你就不再是那个被动的受害者了。裁员不是“我好惨”,而是“哦,新关卡来了,我看看怎么过”。他把现实的阻力,内化成了游戏里的挑战,这样一来,哪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只有想不想打通关的问题。
原野: 他还有个观点,说自己不觉得是“普通人”,还说人生不是靠自律,而是要找到一个宿敌。这个宿敌,就是一个“怂货”的自己,你得拼命跑,就是为了不变成他那样。
晓曼: 对,这种自我认知非常强大。他说自己从小就不觉得自己差,哪怕应聘必胜客被拒,在智联上连简历都填不下去,他也从没觉得自己不行。他觉得,是别人说我差,但我自己不信。这种信念感,是刻在骨子里的,不是靠别人给的。
原野: 我看资料说,他2020年开始露脸做视频,粉丝从二十多万涨到七十万,但中间也经历过很痛苦的阶段,因为露脸,粉丝反而掉了。
晓曼: 是的,那段经历非常折磨人。他花了整整两个月,拍了48条视频,结果每天都在掉粉,哗哗地掉,最后掉了快两万。评论区全是说他长得不行,内容也没以前有用了。
原野: 哇,这换一般人早就心态崩了。每天辛辛苦苦更新,结果粉丝还越来越少,这不等于说你走错路了吗?他是怎么顶住这种压力,还觉得自己的IP反而更值钱了?
晓曼: 这就是目标感战胜了短期反馈。他想得很明白,不露脸的账号,价值是有天花板的。虽然露脸初期会因为各种原因掉粉,但只要坚持下去,个人IP的价值会远超一个纯粹的知识账号。他应该是看到了这个更长远的目标,所以才能忍受眼前的阵痛。
原野: 后来他转战视频号,说那是他的“天命平台”,但他又说视频号和抖音的逻辑不太一样。这个怎么理解?
晓曼: 关键在于你怎么定义成功。可能抖音需要几十万上百万的播放量才算爆款,但在视频号,哪怕直播间只有几百人,如果你能卖出东西,能变现,那它就是成功的。这背后其实是一种“配得感”。
原野: 配得感?
晓曼: 对,就是你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配得上更好的东西,配得上收更高的价格。他有个很犀利的观察,说你看连骗子都那么自信,敢收那么高的价,你一个正经做内容、提供价值的人,凭什么不自信?有了这种配得感,你才能在镜头前展现出领袖感,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你的用户。
原野: 这么一圈聊下来,我感觉薛辉的故事给人的启发还真不少。
晓曼: 没错。总结一下就是四点吧。第一,把人生当成一场游戏,挫折就是关卡。第二,永远别给自己贴“普通人”的标签,自信是所有成就的基石。第三,面对负面反馈,要看长期价值,别被短期数据绑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你必须要有“配得感”,相信自己值得。说到底,他的人生,真就是一场自己做主角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