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号公司:告别小米依赖,两轮车机器人助推业绩复苏与估值修复
hui liu
9
8-8高晴: 说起九号公司,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还是“小米生态链”那个做平衡车的。但你如果看它最近的财报,会发现这家公司好像讲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国栋: 没错,这个印象得更新了。九号公司最近的业绩表现,用逆风翻盘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它已经不是我们记忆里那个严重依赖小米渠道的公司了。
高晴: 我们来看看数据。在2022年到2023年,九号的营收增速确实慢下来了,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主要就是因为小米渠道收入减少,还有海外共享滑板车业务缩水。但到了2024年,画风突变,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了快四成,净利润更是暴增了八成还多。
国栋: 嗯,这个转变非常关键。它标志着九号公司从依赖单一渠道,成功转向了技术驱动和自主品牌双轮驱动的增长模式。这已经是一家脱胎换骨的公司了。
高晴: 我明白了。那从收入构成来看,这种转变就更明显了。过去三年,电动两轮车业务成了绝对的主力,收入增长了70.4%,毛利也稳步提升。更吓人的是机器人业务,收入直接翻了两倍半,从2.5亿干到了9个亿,毛利率高达51.1%。
国栋: 这个结构变化说明了一切。电动两轮车是基本盘,保证了规模。而机器人业务,特别是割草机器人,凭借超高的毛利率,成了公司新的利润奶牛。这说明公司在高端化和新业务上的布局,走对了。
高晴: 听起来,它好像踩中了几个风口。我看到资料说,国内的电动车“新国标”和“以旧换新”政策,正在催生一波换购大潮。而在海外,像欧洲的割草机器人市场,渗透率还不到10%,潜力巨大。
国栋: 是的,政策和市场周期确实是顺风。但更重要的是,九号自己够争气。它在上游自研关键零部件,在下游铺设全球化的生产和销售网络,这些才是它真正的护城河。
高晴: 那具体来说呢?比如在技术上,它怎么跟小牛、雅迪,甚至国外的iRobot这些对手竞争?我听说它有什么“无感解锁”和“RTK导航”技术?
国栋: 这就是关键了。就拿割草机器人来说,九号的RTK导航技术,成本只有欧美同类产品的大概三分之一。你想想,性能差不多,价格优势巨大,这在市场上就是降维打击。而在两轮车上,无感解锁这些智能化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帮它牢牢站稳了高端市场。
高晴: 所以,它不是单纯靠着风口起来的,而是用技术和战略调整抓住了机会。
国栋: 完全正确。你看,它从依赖小米代工转向做自主品牌,从低毛利的滑板车转向高增长、高毛利的两轮车和机器人。这让它的增长来源变得非常健康,盈利质量也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了。
高晴: 好,那我们展望一下未来。未来一年半,九号公司的增长点清楚吗?
国栋: 非常清晰。增长就看两块:两轮车冲销量,目标是400万台;机器人冲利润,目标是20万台。随着规模上来,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公司的净利率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高晴: 有意思。那从投资角度看,它的估值怎么样?
国栋: 这就是更有意思的地方了。目前它的估值其实比行业平均水平要低。如果机器人业务能持续放量,它的估值有很大概率会向行业龙头看齐。而且别忘了,公司今年又是高额分红又是回购,总额占了净利润的101.5%,这说明管理层对未来极度自信。
高晴: 听起来前景不错。最后,你来帮我们总结一下今天聊的,关于九号公司的几个核心要点吧。
国栋: 好。简单来说有四点。第一,九号公司已经成功摆脱了对小米的依赖,靠自主品牌两轮车和机器人业务,实现了强劲增长。第二,这两块业务就是它未来18个月的核心增长引擎,而且市场和政策环境都很好。第三,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比如低成本的RTK导航,以及全球化的渠道布局。最后一点,虽然有关税之类的风险,但考虑到它目前较低的估值和明确的增长前景,可以说是告别小米依赖之后,用两轮车和机器人这两个新轮子,助推了一场业绩和估值的双重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