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FECT-X:AI分镜终结“次元壁”,提示词写成连续剧本
Listener_345918
5
8-24苏哲: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现在用AI生成图片或者分镜,有时候真的能把人逼疯。就好像你跟AI之间隔了一道“次元壁”。
晓曼: 我太懂了。前一个镜头你让它画一个深情告白,下一个镜头它直接给你跳到撒哈拉沙漠里去了。或者,一个好好的古堡,下一秒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章鱼烧。
苏哲: 对对对!就是这种感觉!你反复修改提示词,想让它“承接上一个镜头”,但它好像根本听不懂人话,那种挫败感真的太强了。
晓曼: 嗯,不过最近有个叫PERFECT-X的分镜生成器,好像就是专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它的思路很有意思,不是教AI听懂“下一集”,而是直接给AI派了一个“虚拟剧组”。
苏哲: 虚拟剧组?这是什么概念?
晓曼: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这个工具内部,有一个强迫症级别的场记,负责死死盯住上一个镜头的所有细节,比如女主角发梢上落的是枫叶还是雪花,光线从左边还是右边打过来。
苏哲: 哦,我明白了,就是确保细节的连贯性。
晓曼: 不止。剧组里还有个“镜头瑜伽大师”,专门负责画面的衔接。它不会用“拉近镜头”这种模糊的词,而是会生成像“镜头如落叶般飘降”这种具体生动的描述,然后用特写、中景、全景这些专业的镜头语言来回切换。
苏哲: 有点意思。那如果我写的提示词本身就很烂呢?
晓曼: 这就要靠剧组里的“台词刺客”了。它会把那些容易让AI迷惑的指令,比如“继续调查”,直接改成“角色拿起放大镜,仔细检查地毯上的血迹”这种具体动作。而且,它还能根据你的要求,给整个场景加上风格,比如“布达佩斯大饭店那种甜腻的恐怖感”,或者来个“赛博龙王赘婿风”。
苏哲: 哈哈,赛博龙王赘婿风,这画面感一下子就来了。那它实际用起来效果怎么样?
晓曼: 效果相当惊艳。有个测试案例是,用户只输入了“宇航员在火星发现一只猫”。
苏哲: 这题目还挺怪的。
晓曼: 是吧。然后PERFECT-X生成了三个镜头,非常有电影感。第一个是特写,宇航员戴着手套的手轻轻抚摸猫背。第二个是中景,猫在陨石坑里舔自己的项圈。第三个是全景,镜头拉远,你才发现背景里有个废弃的探测车,上面居然插着一面写着“地球拆迁办”的旗子。
苏哲: 哇,这一下子就有故事了!
晓曼: 最厉害的是,这三个镜头的提示词,你随便单独拿一个出来给AI,它都能准确生成对应的画面。这说明它不只是简单地连接画面,而是让每个镜头都包含了独立且完整的信息。这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苏哲: 我听说开发者透露了一个秘密,他们给这个AI喂了差不多500部电影的分镜脚本。晓曼,这在你看来,是不是相当于让AI上了一个电影学院的速成班?它怎么就能理解像“五彩斑斓的黑”这种听起来完全矛盾的要求呢?
晓曼: 这就是关键所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深度的“内化”。当AI消化了海量电影的视觉语言后,它就开始懂得如何用画面去“翻译”抽象概念了。你跟它说“五彩斑斓的黑”,它不会死机,它可能会想到黑洞周围因为引力扭曲光线而形成的星尘光谱,或者是在一个极暗的环境里,通过不同颜色的点光源营造出的那种丰富的层次感。这背后,是AI对视觉叙事、光影和色彩逻辑的深度理解,真的是在“做梦都在画机位图”。
苏哲: 这么说来,有时候还真不是AI不懂艺术,是我们缺一个专业的赛博场记,来给它打板喊“Action!”。
晓曼: 可以这么说。总结一下,AI生成分镜最大的痛点就是那个“次元壁”,画面不连贯。而PERFECT-X用一个“虚拟剧组”的概念,通过强迫症场记、镜头大师和台词刺客的配合,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核心技术,就是用海量的专业分镜数据,让AI真正学会了用镜头讲故事,最终实现的效果,就是把一句简单的提示词,真正变成了一部可以执行的连续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