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级市场:从酒馆到链上,区块链助推IPO
C Shen
4
8-26原野: 我们一聊到股票市场,脑子里浮现的画面可能都是一家公司成功上市,创始人在交易所敲钟。但如果我告诉你,整个故事的开端其实是反过来的,你会不会觉得有点意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股票市场这个“反常”的起源。
晓曼: 没错,这个认知其实很关键。很多人以为股票市场是先有公司发行新股,也就是一级市场,然后才有大家互相买卖。但历史恰恰相反,是先有了投资者之间互相倒腾股票的二级市场,才慢慢催生了新股发行的需求。这个模式就叫“二级先行,一级随后”。
原野: 这倒有点意思。就像我们现在买二手房,市场非常活跃,才反过来刺激开发商去建更多的新房子。所以,为什么历史总是重复“二级市场先行”这一幕呢?晓曼,你能帮我们点透这个“为什么”吗?特别是流动性和价格发现,这对早期市场和企业融资到底意味着什么?
晓曼: 当然。这其实很好理解。你想想,如果你买了一个很稀有的古董,但你知道这东西根本没地方卖,那你还敢花大价钱买吗?股票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没有一个活跃的二手市场让你能随时卖掉,那投资者就不敢轻易把大笔资金投进去。
原野: 我明白了,就是得先保证我这东西能卖得出去。
晓曼: 对。然后是价格发现。这就像你去一个农贸市场买苹果,如果整个市场只有一个摊位在卖,你根本不知道他开的价是贵是贱。但如果有一百个摊位都在卖,大家讨价还价,这个苹果的公允价格自然就形成了。所以,流动性就像一个繁忙的市场,让交易变得容易;而价格发现,就是在这个市场里找到了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价格。当这两样东西都有了,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就小了,他们要求的“风险溢价”就低,这样一来,企业发行股票融资的成本自然也就降下来了。简单说,二级市场就是那个发动机,它为一级市场,也就是IPO,提供了最核心的动力。
原野: 晓曼这个解释真是太形象了!原来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才是股票市场发展的“催化剂”。那这种“二级先行”的历史,在阿姆斯特丹、伦敦和华尔街这些地方,又是怎么上演的呢?
晓曼: 故事要从400多年前的荷兰说起。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他们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去亚洲做高风险的远洋贸易。但关键是,这些股票发行之后,并不是被锁在保险柜里,而是在阿姆斯特丹的酒馆、码头,还有后来的交易所里,被商人们疯狂地倒买倒卖。
原野: 听起来像一个早期的股票跳蚤市场。
晓曼: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甚至还出现了远期合约、期权和卖空这些我们今天都很熟悉的金融工具。当然,那个时代也充满了疯狂,比如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狂热”,一个郁金香球茎的价格被炒到天上去,最后泡沫破裂,无数人倾家荡产。这也恰恰说明,一个不受监管的早期市场有多危险,但也反过来证明了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是多么重要。
原野: 郁金香狂热听起来真是触目惊心!这种“酒馆交易”的模式,后来在伦敦和华尔街也被复制了吗?
晓曼: 是的,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到了17世纪末的伦敦,商人们聚集在一家叫“乔纳森”的咖啡馆里,把各种公司的股票价格写在纸上贴墙上,然后就在那儿讨价还价。再看华尔街的起源,1792年,24个经纪人在一棵梧桐树下签了个协议,约定只跟彼此交易,收取统一佣金。他们交易的也不是什么新发行的股票,而是当时已经流通在外的政府债券和几家银行的股票。
原野: 这么说,无论是酒馆、咖啡馆还是梧桐树下,这些伟大的金融市场,起点都非常“草根”。
晓曼: 完全正确。这再次证明,一个有效的交易网络、基本的法律框架和投资者之间的信任,是需要先在二级市场里培育起来的。之后,才会有公司愿意来这个市场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原野: 历史的脉络越来越清晰了。那我们快进到21世纪,现在很多科技公司,比如那些“独角兽”,都选择在上市前保持“私有”状态很长时间。这背后是不是也催生了一个新的二级市场?
晓曼: 的确如此。现在美国公司上市的平均年龄都推迟到12到14岁了。所以就出现了像Nasdaq Private Market、Forge这些私有二级市场平台,让早期员工和投资者能提前退出。但这些市场问题很多,它们彼此割裂、信息不透明、交易又慢又贵,基本上还处在咱们刚才说的那个“阿姆斯特丹咖啡馆时代”。
原野: 哦,原来是这样。那你刚才提到区块链技术,它能解决这些问题吗?你说的那个“智能合约”,听起来很高科技,它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晓曼: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你就把智能合约想象成一台高度智能的自动售货机。你投了钱,满足了它设定的所有条件,它就自动把商品,也就是股票的数字凭证,吐给你。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中间人审核,而且规则一旦写定并放到区块链上,就谁也无法篡改,公开透明。
原野: 这个“自动售货机”的比喻我懂了,它把所有交易规则都自动化了。
晓曼: 对。这和今天那些需要大量人工审核、流程不透明的私有市场有本质区别。我们可以把各种合规要求,比如“只允许合格投资者购买”、“股票锁定期是多久”等等,全部写进智能合约里。它能自动执行,7x24小时全球运作,这就有望把现在这些分散的“咖啡馆”整合成一个统一、高效、透明的全球性数字二级市场。
原野: 听起来确实是个巨大的飞跃。那这样一个成熟的、基于区块链的私有二级市场,未来会不会让IPO变得没有必要了?
晓曼: 恰恰相反,它会成为IPO市场强大的“助推器”,而不是替代品。你想,一个流动性更好的市场会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进来。其次,透明的、全球公允的价格发现机制,能帮公司在IPO时更精准地定价,避免“定价过低”的损失。就像2021年Coinbase直接上市,它在上市前就在纳斯达克私有市场上进行了交易,为IPO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价。如果当时这个市场是在链上,全球投资者都能参与,那它的上市过程可能会更顺畅。
原野: 我明白了。所以,就像当年阿姆斯特丹酒馆里的交易催生了现代股票市场一样,今天的私有二级市场,如果能用好区块链这个工具,反而会为未来的IPO市场培育出一片更肥沃的土壤。
晓曼: 说得太对了。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聊的,其实股票市场的历史反复证明了几个核心规律:第一,市场的起源总是“二级先行”,流动性是基石。第二,今天的私有二级市场,虽然很有价值,但还处在分散、低效的“咖啡馆时代”。第三,区块链技术,特别是智能合约,为打造一个全球化、透明、高效的数字二级市场提供了可能。最后,这样一个成熟的二级市场,非但不会取代IPO,反而会成为IPO市场增长的强大催化剂,最终让整个生态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