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武纪:AI芯片第一股的估值与盈利困局
MOYU
8
8-27古今先生: 寒武纪,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感,它取自地球生命大爆发的那个地质年代。我们今天要聊的这家公司,寒武纪科技,它的诞生和崛起,也确实像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生命大爆发”。
古今先生: 从一个中科院的实验室项目,到成为万众瞩目的“AI芯片第一股”,甚至一度在股价上挑战贵州茅台,被股民们封为“寒王”。这背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是技术实力的体现,还是资本市场的狂欢?今天,我们就来完整地梳理一下寒武纪的崛起之路。
古今先生: 故事的起点在2016年,中科院计算所的陈云霁、陈天石兄弟俩,带着他们的团队创立了寒武纪。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AI这个即将爆发的时代,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很快,他们就拿出了全球第一款商用的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叫做“寒武纪1A”。这一下,就把实验室里的学术研究,变成了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商业产品。而真正让它一战成名的,是2017年和华为的一次合作。当时华为旗舰手机的麒麟970芯片,用的就是寒武纪的处理器IP。这次合作不仅给寒武纪带来了巨额收入,也一下子把它推到了公众面前。
古今先生: 你看,寒武纪的起点其实就代表了中国在AI芯片领域一个非常成功的样本,就是怎么把基础研究转化成商业应用。他们选择深度学习处理器这个赛道,本身就非常有前瞻性。而跟华为的合作,更是关键的一步棋,它不仅验证了寒武纪的商业模式,也给当时整个中国的本土芯片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证明了“中国芯”是很有潜力的。
古今先生: 而技术的成功落地,自然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这就开启了它估值飙升的篇章。
古今先生: 有了技术,下一步自然就是找钱。寒武纪的融资之路,可以说是走得又快又稳。2017年的A轮融资,就吸引了像阿里这样的巨头。到了2018年B轮,连“国家队”资本都进来了,估值一下子飙到了25亿美元,成了AI芯片领域名副其实的独角兽。当然,最高光的时刻还是2020年7月,寒武纪在科创板上市,成了万众瞩目的“AI芯片第一股”。
古今先生: 那么,寒武纪为什么这么受资本青睐呢?其实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资本市场对两件事的高度认可:第一是AI芯片这个赛道的前景,第二就是对“国产替代”这个概念的期待。从风险投资,到国家队,再到公开上市,这一连串的操作,不仅给寒武纪备足了发展的弹药,也极大地提升了它的品牌地位。当然,这么高的估值,也像一把双刃剑,它意味着市场对你未来的增长有着极高的预期,这个压力可不小。
古今先生: 在资本市场的追捧之下,寒武纪在技术和市场的真实战场上,也迎来了最严峻的挑战。
古今先生: 好,我们刚才说了,资本市场很看好它,但技术圈子里的竞争,那可是实打实的硬仗。寒武纪的技术底子确实很厚,在终端、云端和边缘计算这三大产品线上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微妙的变化,就是它和华为的关系。早期是亲密的合作伙伴,但随着华为海思开始自主研发,双方慢慢就走向了竞争。
古今先生: 所以你看,寒武纪面临的局面,就是典型的巨头环伺。在国际上,有英伟达这样的巨无霸,它的产品生态非常成熟,市场号召力极强。在国内,又有华为海思这样的强大对手。所以,寒武纪怎么在巨头的夹缝里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怎么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生态系统,这成了它能不能持续领先的关键。更何况,公司内部还面临着顶尖人才流失这样的挑战。
古今先生: 尽管技术和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寒武纪凭借它“AI芯片第一股”的身份,在金融圈和股票市场里,获得了完全不同层面的关注。
古今先生: 金融圈对寒武纪的看法,其实挺复杂的,可以说是又爱又怕。爱的是它的技术潜力和“国产替代”的宏大叙事,像高盛这样的顶级投行都曾经上调过它的目标价,认为它长期增长可期。怕的是什么呢?就是它高昂的估值和一直没能解决的盈利问题。
古今先生: 事实上,寒武纪在上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亏损的,这主要是因为芯片研发的投入实在是太高了。其实,这种早期的巨额亏损,在芯片这个行业里算是常态,它就是一个重资产、长周期、高风险的生意。直到2024年第四季度,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出现了,寒武纪首次实现了季度盈利。这对于金融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它到底能不能把技术上的优势,真正转化成持续赚钱的能力。
古今先生: 这种金融界的审慎态度,最终就直接体现在了股票市场上,那就是两个字:波动。
古今先生: 自从2020年上市以来,寒武纪的股价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特别是在2024到2025年,受AI热潮和国产替代概念的驱动,股价一路狂飙,一度超过1300块钱,市值逼近6000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它被股民们送上了“寒王”的宝座。
古今先生: 寒武纪的股价表现,可以说是一个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它集中体现了AI概念股和科技成长股的所有特征。股价的飙升,是市场对未来AI产业爆发的一种预期投射,也是对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一种信心投票。但反过来说,这种快速上涨也积累了巨大的风险。有意思的是,寒武纪公司自己还主动发公告,提示大家注意交易风险,这也算是相当审慎了。所以,市场一直在讨论,它到底能不能打破A股那个著名的“茅台魔咒”,真正实现价值的长期支撑。
古今先生: 好了,聊到这里,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内容的关键点。
古今先生: 首先,寒武纪无疑是中国AI芯片领域的先行者,它成功地把学术研究变成了商业产品,技术实力和商业模式都得到了市场的初步验证。
古今先生: 其次,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为它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也把它推上了“AI芯片第一股”的宝座。但同时,高估值也带来了巨大的盈利压力。
古今先生: 再者,寒武纪身处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全球市场,既要面对英伟达这样的外部巨头,也要应对国内同行的挑战,必须持续投入研发才能保持领先。
古今先生: 最后,可以说,寒武纪的整个崛起故事,是中国科技创新和半导体产业寻求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它未来的走向,不仅关乎公司自身,也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