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AI+信息素养”大赛:全国大学生AI能力新高地
L Nobody
0
9-5原野: 现在大家都在谈AI,感觉什么东西前面都能加个“AI+”。但说真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就拿最基本的“信息素养”来说吧,以前我们觉得会用图书馆、会用搜索引擎就算厉害了,现在呢?
晓曼: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现在的信息素养,已经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最近正好有一个比赛,它的发展和变化就特别能说明这个问题,就是“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
原野: 哦?展开说说。我记得这个比赛好像不是一开始就叫这个名字。
晓曼: 没错。咱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历程。这项赛事最初在2021年是以“川渝高校信息素养大赛”的名义启动的。
原野: 嗯,一开始只是个区域性的。
晓曼: 对。但是它发展得特别快。2022年就升级成了省级竞赛,2023年扩展到了整个西部地区,到了2024年,就正式更名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活动。
原野: 这个速度确实挺惊人的。从一个两省市的比赛,到覆盖全国,只用了短短几年。这背后肯定说明了点什么。
晓曼: 当然。这直接说明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这个事儿,已经从一个可选项,变成了一个普遍被认可的必选项。而且你看,人民网、新华网这些权威媒体都在报道,说明它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层面的高度认可。
原野: 我明白了。那一个比赛能办得这么成功,背后肯定有一套很严谨的组织和赛制吧?
晓曼: 是的,这一点他们做得非常扎实。大赛是由各个参赛地区的图工委,也就是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联合成立组委会,下面还设了很多专业的工作小组来保障整个赛事的顺利运行。
原野: 听起来就很专业。那赛制呢?是怎么选拔的?
晓曼: 赛制设计得很有层次感。它分了三个阶段:“学校选拔赛、省赛、联赛”。而且最关键的是,每个阶段都独立设计赛制,并且单独进行成绩排序。
原野: 哦,这个有意思。不是简单的一轮一轮淘汰,而是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评价体系。
晓曼: 对。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一方面,这种层层递进的设计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和选拔的精准度。另一方面,它也给了各个高校一个现成的、系统化的平台,去培养和评估自己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这已经不只是一个比赛了,更像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原野: 说到这儿,我特别好奇它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你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数据?
晓曼: 数据非常直观。你想想,2021年刚开始的时候,是川渝地区的72所学校,大概1.3万人参赛。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7个省区市、355所高校、14万人参赛。
原野: 哇,这增长了十倍不止啊。
晓曼: 是的。而且更重要的是,2025年大赛还要迎来一次全面升级,正式变成“大学生‘AI+信息素养’大赛”。
原野: 来了来了,终于到“AI+”了。这个升级,你觉得最核心的意义是什么?它会怎么改变我们对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看法?
晓曼: 我觉得最核心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信息素养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我们说信息素养,可能更多的是指“信息检索”、“信息辨别”这些能力。但现在加上了AI,考察的重点就变成了大学生在AI赋能下,处理信息和创新应用的能力。
原野: 也就是说,不只是看你会不会“找”东西了。
晓曼: 完全正确。这其实是在引导大学生去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AI时代,你怎么跟AI协作,来更高效、更负责任地利用信息?这已经从单纯学个技能,上升到了培养一种与智能工具共存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更高级,也更有前瞻性的能力。
原野: 确实,AI赋能下的信息素养,听起来就是未来人才的标配。那对于今年即将举办的2025年大赛,我们有哪些具体的报名和比赛时间节点需要关注呢?
晓曼: 好的,这个信息很重要。目前报名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我看到的数据是,截至9月5号,已经有350所高校,超过两万五千名学生报名了。
原野: 那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
晓曼: 报名截止日期是9月18日。时间非常紧张了。后面的赛程也很紧凑,学校选拔赛是9月20号到21号,然后省赛是在10月到11月中旬,最后的全国联赛,是11月27号到28号在四川大学举行。
晓曼: 所以有兴趣的同学真的要抓紧最后的机会了。这个比赛的含金量随着“AI+”的升级,只会越来越高,对未来的发展绝对是个加分项。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感觉这个比赛确实抓住了时代脉搏。那最后,如果给咱们今天聊的内容画个重点,你会怎么总结?
晓曼: 没问题。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大家可以记住:第一,这个“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已经从一个区域赛发展成了全国性赛事。第二,也是最重要的,2025年它全面升级为“AI+信息素养”大赛,开始聚焦AI技术和信息素养的深度融合。第三,大赛的影响力增长非常快,去年就已经有14万人参赛了。最后,也是最实际的一点,今年的报名截止日期是9月18日,想参加的同学务必抓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