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的语言霸凌:警惕你成了孩子“第一霸凌者”
Listener_935914
0
9-8原野: 我们好像都听过或者说过类似的话,比如对孩子喊:“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或者“你怎么这么笨!”。这些话听起来像是日常管教,但我们今天想聊一个可能有点颠覆认知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下,父母可能在无意中,成为了孩子生命里的第一位霸凌者。
晓曼: 是的,这个说法听起来很刺耳,但非常真实。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非常严厉甚至带有些威胁的语言,比如“再不专心就让你永远别上学!”或者“哭哭哭就知道哭!”。这种沟通方式,恰恰可能让父母成为孩子的第一位霸凌者。
原野: 哦?“第一位霸凌者”,这个定义还挺重的。
晓曼: 嗯,因为这种话,我们绝对不会对一个平等的成年人,比如同事说出口。但恰恰因为孩子更弱小,也更爱父母、依赖父母,他们反而成了最安全的情绪出口,也成了那个最无力反抗的人,只能默默承受。这真的太残忍了。
原野: 我明白了。这其实就是一种权力不对等。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会对孩子说出一些在工作场合绝不敢对同事说的话,就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知道孩子“惹不起”,也知道孩子爱他们。而当家庭中长辈都比较强势,孩子就容易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
晓曼: 没错,这太令人心疼了。当一个孩子在家里,面对的都是强势的长辈,他会发现自己谁都惹不起。这种无力感长期积累,唯一的宣泄方式就是转向攻击自己。他会开始觉得“是不是我真的不够好?”“是不是都是我的错?”。
原野: 这个嘛...你觉得父母的控制欲和孩子“习得性无助”之间,最核心的联系是什么?是不是因为孩子把父母的否定,内化成了对自己的不认可?
晓曼: 完全正确。这个内化的过程就像一个心理程序被植入了。从此以后,他不需要父母再来否定他了,他自己心里就有个声音在时刻否定自己。所以当他未来遇到任何挑战,比如在学校被同学开玩笑,或者工作上遇到一点挫折,这个内部程序就会自动启动,第一反应就是退缩和自我怀疑,因为他早就习惯了这种在最亲密关系里被否定的模式。
原野: 那么,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或者我们的孩子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做呢?答案是,父母需要从现在开始,成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
晓曼: 对。这个“成为朋友”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当孩子真的被别人说了不友善的话,或者回家向你哭诉时,你不是说“这有什么好哭的”,而是跟他说“他们这么说你,你肯定很难过。下次再有人这么说,我们可以这样回应他……”。你是要成为他的战友,帮他一起去面对,给他示范怎么保护自己。
原野: 成为孩子的朋友,去回应那些霸凌语言,这才是真正帮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关键。所以,我们今天聊的这些,其实可以总结成几个特别关键的点。
晓曼: 嗯,总结一下就是,首先,我们要意识到,父母那些严厉甚至带着威胁的话,很可能就是孩子遇到的第一道“霸凌”。其次,在一个长辈都很强势的环境里,孩子特别容易变得退缩,也就是我们说的“习得性无助”。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因为对父母的爱和依赖,把那些否定内化成了自我攻击。所以,最重要的改变,就是父母要从一个控制者,转变成孩子最信任的朋友,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回应外界的负面声音,帮他建立起真正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