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峰天价生意、中国旅游潮与高德AI:现代生活新观察
Listener_697694
0
9-11原野: 咱们今天来聊几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都和“探索世界”有关的话题。先说个最硬核的,珠穆朗玛峰。曾经遥不可及的珠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商业探险产业。
晓曼: 没错,特别是每年5月中下旬那个黄金窗口期,简直是人山人海。不过这背后的代价可不低,登顶一次,所有费用加起来,至少得6万美元。
原野: 6万美元!这还不是最吓人的,我看到的数据是,这背后还藏着3%到4%的死亡率。这就让人有点疑惑了,花这么多钱,冒这么大风险,到底图什么?
晓曼: 嗯,这就是一个经济利益和生命安全之间的博弈。很多时候,一些事故都和那种“降价快跑”的商业模式有关系,为了抢客户,可能在安全保障上打了折扣。
原野: 那对我们普通登山爱好者来说,是不是意味着除非财力雄厚,否则珠峰梦就彻底遥不可及了?
晓曼: 这倒也未必。其实对于大部分非专业运动员来说,直接挑战珠峰并不是最优选。有很多海拔五千到六千米级别的雪山,风景壮丽,挑战性也足够,但花费和时间成本都低得多,是更好的入门选择。所以说,不是遥不可及,而是需要更清晰的规划,循序渐进。
原野: 明白了,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是关键。说完了“走出去”的极限挑战,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走进来”的热门话题,就是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
晓曼: 哦,这个数据最近确实很亮眼。
原野: 是啊,2024年,中国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了惊人的95.5%,几乎翻了一倍,达到了两千六百多万人次。我感觉这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咱们不断优化的免签政策,现在免签入境的外国人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了。
晓曼: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说明政策的便利性是吸引游客最直接、最有效的驱动力。上海现在基本就是绝大多数外国游客入境的第一站,被称为“老外新手村”。
原野: 有点意思。不过我注意到一个更有趣的数据,虽然北上广深是热门,但湖南张家界,一个非一线城市,外国游客的占比居然高达28%,远远超过了这些大城市。
晓曼: 对,这点特别值得关注。这说明除了都市风光,那些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的地方,对外国游客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这给我们国内旅游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原野: 确实。从物理世界的探索,到数字世界的探索,最近科技领域也有个大新闻。高德地图,我们手机里几乎人人都有的App,搞了个大动作。
晓曼: 是的,他们发布了全球首个AI原生地图应用,叫高德地图2025。
原野: 对,核心概念叫“空间智能”,还推出了一个叫“小高老师”的智能体,说是要做“10亿人的AI出行助手”。听起来很厉害,但具体是做什么的?
晓曼: 这个升级标志着地图应用不再只是一个导航工具了。它正在进化成一个能深度理解我们需求,并主动提供解决方案的“智能伙伴”。比如,你可以直接问它,“带娃带老人去杭州玩三天怎么安排最合理?”它就能给你一整套方案。
原野: 哦?这个有点颠覆我的认知。你觉得这种“空间智能”和AI智能体的结合,最厉害的地方到底在哪?
晓曼: 我觉得最核心的,是它真正实现了从“连接”到“理解”的跨越。以前的地图,是帮你连接你和目的地。而现在,它能理解你的个性化需求,比如你带着孩子,它就不会推荐你去爬山;它还能理解时空环境和你的行为习惯,然后主动帮你预测路况、规划路线,甚至推荐沿途的餐厅。
原野: 我明白了,它不再是被动地等你输入目的地,而是变成了一个主动帮你思考的出行顾问。这种从被动信息提供到主动智能服务的转变,确实预示着我们未来的出行和生活会越来越方便。
晓曼: 的确如此。今天聊的这三个话题,其实都很有代表性。总结一下关键点就是:首先,珠峰攀登虽然商业化了,但成本高昂且风险巨大,普通爱好者需要谨慎评估,循序渐进。其次,中国的旅游业正在强劲复苏,2024年外国游客数量几乎翻倍,免签政策是关键驱动力,而且像张家界这样的特色目的地展现出了巨大潜力。最后,高德地图的AI化升级,通过“空间智能”和“小高老师”,正在把地图从一个工具变成一个智能出行生活助手,这预示着AI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