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周欲为稻”:苏子智慧巧解职场资源与竞争难题?
Listener_576784
0
9-11原野: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在工作里,你特别需要一个同事或者另一个部门配合,但对方就是不松口,感觉像在对牛弹琴。
晓曼: 唉,别提了,这简直是职场日常。第一反应通常就是要不就是去理论,要不就是想办法向上投诉,但结果往往都不太好。
原野: 是啊。但你说,有没有可能,说服对方帮忙的最好方式,反而是去“帮”他们更好地“阻碍”你?听起来很怪吧?但战国策里就有一个两千多年前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晓曼: 哦?这有点意思了,听起来像是什么反向心理学的操作。
原野: 没错,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战国策里的一个经典故事——东周欲为稻。这个故事讲的是东周想种水稻,结果上游的西周把水源给卡住了,一下就陷入了困境。关键时刻,一个叫苏子的谋士出现了,他用了一个“反向操作”,跑去说服西周君主放水。结果呢,不仅解决了东周的用水问题,自己还拿了两份赏钱。
晓曼: 这个故事太精彩了!苏子简直是把职场沟通和人性洞察玩明白了。他根本没有硬碰硬地去要水,而是精准地抓住了对方的心理和核心利益点,一下子就把被动的局面给盘活了。
原野: 对,他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看透了西周君主的根本诉求,其实不是“不让东周好过”,而是“要让东周彻底被自己控制”。所以苏子给出的计策,表面上是帮西周出主意,说你先放水,等东周把小麦淹了、改种上水稻,你再把水一断,他们不就彻底完蛋,完全听你的了吗?这个方案恰好满足了西周君主的控制欲。
晓曼: 我明白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换位思考了,这是一种更深层的意图洞察。苏子不是在想“哦,他们不给我们水”,而是在想“他们内心最想要的是什么?是掌控感。那我怎么能把‘给我水’这件事,包装成一个能让他们获得无上掌控感的策略呢?”他卖的不是自己的需求,而是对方的野心。
原野: 完全正确。这就像在谈判桌上,与其争论“谁能得到更多”,不如重新定义一个“如何让对方觉得他获得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的方案。这段两千年前的“水源博弈”,里面的智慧,放到今天的职场里,简直是处处适用。
晓曼: 嗯,对。那么在实际的职场场景中,我们该怎么用这种策略呢?
原野: 这就说到点子上了。职场中经常会遇到“卡脖子”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你的项目需要其他部门提供关键数据,但对方就是各种理由不配合,不给数据,项目就卡在那儿动不了。这跟东周当年缺水的情况,不能说毫不相干,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晓曼: 是的,这种“资源被卡”的场景太常见了!对方不配合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也许是担心数据泄露了自己要背锅,也可能纯粹是觉得这是额外的工作,怕麻烦。
原野: 所以,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能只想着“我就是要数据”,然后一遍遍地催。得学学苏子,停下来想一想,对方“为什么不给数据”?他们的顾虑是什么?然后主动去解决他们的顾虑。
晓曼: 没错。比如,你可以主动找过去说:“我知道这个数据比较敏感,也理解你们的工作压力。要不这样,我来草拟一份保密协议,或者我直接搬个凳子坐你旁边,你看着我来处理数据,保证不带走任何原始文件,并且我帮你把数据整理好,也减轻你的工作量。”
原野: 这一下就不一样了!你不是一个单纯的“索取者”了,你变成了一个“合作解决问题的人”。你把对方的顾虑和负担都考虑进去了,甚至帮他分担了。这时候,配合你,对他来说反而成了最省事、风险最小的选择。
晓曼: 对。你把整个博弈的格局都改变了。除了资源被卡,还有一种情况也很类似。
原野: 另一种常见情况是职场竞争。比如你的团队想推一个新方案,但另一个团队可能会觉得这影响了他们的业绩,或者打乱了他们习惯的工作节奏,所以会明里暗里地阻碍你。
晓曼: 确实!这种时候,你越是强推,矛盾就越激化。关键还是要看穿对方的担忧,找到他们的利益诉求。他们害怕的,无非是自己的利益受损。
原野: 所以,苏子的智慧在这里的应用就是,主动出击,把“对手”变成“队友”。你可以提前找到对方团队的负责人,开诚布公地说:“我们这个新方案,可能会对你们的业务产生一些影响。我们一起合计合计,看看怎么能结合起来,让它也为你们的KPI服务?到时候项目成功了,功劳簿上我们是并列第一的。”
晓曼: 这么一来,你就把一个潜在的威胁,变成了一个共同的机遇。对方从“阻碍你”变成了“帮助你成功,也就是帮助他自己成功”。这不就双赢了吗?
原野: 没错,通过合作和利益共享,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问题,长远来看,还能建立更稳固的跨部门合作关系。所以说,东周欲为稻这个古老的故事,真的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职场生存指南。
晓曼: 是的,总结下来,其实就是几个核心心法。首先,遇到难题,先别急着行动,优先去分析对方的立场、顾虑和真实意图。其次,找到能满足对方核心利益的那个点,把它当成杠杆,用对方看重的价值去交换你想要的支持。
原野: 嗯,尤其是在竞争环境里,要主动寻求合作的可能,把事情变成一个大家都能分到蛋糕的共赢模式。
晓曼: 最后一点,也是最精髓的,就是别怕“不按常理出牌”。有时候,像苏子那样,看似在“帮助”对方来为难自己,实际上恰恰是为自己赢得了主动权的绝妙策略。
原野: 用“向后退”的姿态,实现“向前进”的目标。这个智慧,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