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书记部署:传统产业蝶变,大模型赋能新质生产力
Listener_378881
1
9-23原野: 一提到“传统产业”,你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画面是什么?是不是跟我一样,就是那种烟囱冒着烟,机器轰隆作响的工厂?
晓曼: 哈哈,差不多。就是那种感觉有点“笨重”,甚至有点跟不上时代的印象。但有意思的是,这个老印象可能得更新一下了。最近,传统产业正在经历一场你可能想象不到的“大变身”。
原野: 哦?怎么个变身法?
晓曼: 简单来说,就是“绿”动“智”变。最近国新办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十四五”发展成就的信号,里面就提到,咱们的传统产业正在通过引入像通用大模型和行业模型这样的新技术,加速实现数智化转型。同时,还以更高的环境标准为契机,推动重点行业的绿色化改造。
晓曼: 嗯,这就意味着,传统产业不再是高污染、低效率的代名词了。它们正在积极拥抱数字化和环保理念,整个行业都在焕发新的生机。就好像一个老字号,突然开始玩起了直播带货和私域流量,而且玩得还特别溜。
原野: 有点意思。所以这种“绿”动“智”变,听起来不只是换几台新设备那么简单。这背后有什么更深层的意义吗?
晓曼: 没错。这绝对不只是制造业自己升级那么简单。这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你想,当我们的基础工业都变得又智能又环保,整个经济体的底子就更稳了。这其实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调整,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步。
原野: 我明白了。所以通过这种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传统产业正在实现一个目标,就是“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那要实现这么大的转变,肯定离不开顶层设计吧?
晓曼: 当然。其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的时候,一直都高度关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且把它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紧密联系起来。他明确提出了“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要求,这基本上就是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晓曼: 这个信号非常明确。国家层面的战略意图,不是要抛弃传统产业,而是要通过政策引导,给它们赋能,让它们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这就像是给老将配上了新装备,让他们在新战场上也能打主力。
原野: 政策的导向作用确实很关键。所以,当这种顶层设计和产业层面的“绿”“智”结合,我们现在能看到哪些实际的成效和影响呢?
晓曼: 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几个核心点。首先,中国的传统产业确实正在通过“绿色化”和“智能化”实现升级转型。其次,国家政策的核心就是用新技术去改造它们,推动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传统产业的这次升级,本身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的目标,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实现“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