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稀土航空制裁反噬:中国减持美债,农民困境逼特朗普
Listener_394796
2
9-23原野: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说美国一些议员又在搞事情,矛头直指中国的航空业。说是什么如果中国不给稀土,就要禁止中国的航班在美国降落,还要限制飞机和零部件出口,甚至想拉着盟友一起围堵。这听起来阵仗很大啊。
晓曼: 嗯,这套“组合拳”听起来确实挺吓人的,又是禁飞又是断供的。但你要是仔细扒拉一下,就会发现这更像是一场政治作秀,雷声大雨点小。真要这么干,对中国的实际杀伤力可能有限,搞不好先把自己给伤着了。
原野: 哦?怎么说?为什么会伤到自己?我以为卡住飞机和关键零部件,这招应该挺狠的。
晓曼: 这就是关键了。你想想,谁是美国波音公司最大的客户之一?就是中国。你跟你的大金主说,我不卖给你飞机了,还要断了你的零件供应,那波音的财报怕是没法看了。而且,这事儿欧洲那些盟友也不傻,空客还等着抢占中国市场呢,大众汽车也离不开中国。他们凭什么要为了美国的政治博弈,放弃自己的巨额利润?所以这更像是一种施压的姿态,反而会逼得中国下定决心,把自己的航空产业,比如C919,更快地搞起来。长远看,美国这是在亲手削弱自己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原野: 我明白了,这就像是想用一把双刃剑,结果发现剑柄比剑刃还锋利,一不小心就割到自己手了。这么说来,美国试图用航空业来“卡脖子”,反而可能加速了中国航空业的独立。那我们再看看另一个领域,贸易战里,美国对中国农产品施加的压力,又给他们自己带来了什么麻烦呢?
晓曼: 麻烦可大了。因为贸易战,美国农民的日子非常难过。粮食价格一直上不去,化肥、种子这些生产成本又居高不下,里外里一算,很多农民都在亏钱。去年申请破产的农场数量激增,这在美国国内可是个大问题。
原野: 这我就有点好奇了,既然农民这么惨,那当时的特朗普政府为什么还要坚持打贸易战?
晓曼: 这就精准地踩到了他的痛点。农民,尤其是中西部的农业州,是特朗普非常重要的票仓。现在票仓“后院起火”,他当然坐不住了。所以你会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一边摆出对华强硬的姿态,一边又急切地希望中国能回来多买点他们的大豆,甚至暗示可以延长关税休战期。说白了,国内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农民的选票,让他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
原野: 看来,国内经济压力确实是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这些“明面”上的经济和贸易博弈,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动作,比如减持美债,又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晓曼: 对,这个动作更值得玩味。最近的数据显示,中国又一次大幅减持了257亿美元的美债,现在的持仓量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从2022年算起,中国已经累计抛售了超过2800亿美元的美债。
原野: 哇,两千八百多亿,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这背后肯定不只是简单的财务操作吧?
晓曼: 当然。这其实是中国金融战略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逐步摆脱对美元体系的过度依赖,给自己争取更大的自主权。
原野: 腾出更大空间?能具体说说吗?比如减持美债,和我们常说的人民币国际化有什么关系?
晓曼: 关系很大。美债可以说是美元霸权的一个重要支柱。过去我们持有大量美债,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货币政策就得看着美国的脸色,美联储一加息,全球都得跟着抖一抖。现在我们主动减持,就像是慢慢卸下身上一个沉重的“美元枷锁”,这样我们自己的货币政策就能更灵活,不用再被动地跟着美元走了,也为人民币在国际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创造了条件。而且你看,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结构也在变,对美国的出口在降,但对东盟、拉美这些新兴市场的出口在快速增长。买大豆也不只盯着美国了,巴西、阿根廷都是我们的新选择。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美国手里能打的“贸易牌”自然就越来越不好使了。
原野: 这么一听,感觉这是一盘深思熟虑的大棋,从贸易到金融,都在进行系统性的调整,为的就是增加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和战略主动性。
晓曼: 可以这么理解。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聊的,其实就是三个核心点。第一,美国想用航空业来施压,但这招很可能会反噬自身,反而加速了中国的产业独立。第二,贸易战让美国农民叫苦不迭,这种国内的经济压力迫使美国政府在强硬姿态下也不得不寻求妥协。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中国正在通过减持美债和开拓新兴市场,主动降低对美元和美国市场的依赖,这让中国在未来的博弈中,有了更足的底气和更从容的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