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9日:卢浮宫白昼惊魂,无价王室珠宝闪电失窃
Emily Zhao
0
10-20八戒: 你有没有想过,电影里那种在光天化日之下,潜入世界顶级博物馆,几分钟内卷走无价之宝的情节,如果真的发生了会怎么样?
猴哥: 听着就像十一罗汉的剧本。但这种事儿,现实里可比电影里难多了,尤其是在卢浮宫这种地方。
八戒: 嗯,但就在不久前,确切说是2025年10月19号的早上,巴黎卢浮宫就真的上演了这么一出。根据报道,三到四名盗贼,开着一辆带升降装置的卡车,用角磨机切开窗户,冲进了一楼的阿波罗画廊。整个过程,不到七分钟,一批被描述为“无价之宝”的珠宝就没了,然后他们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
猴哥: 这太疯狂了。光天化日,周日上午,目标还是卢浮宫……这已经不是胆子大不大的问题了,这简直是对整个法国安保体系的公开挑衅。而且他们偷的不是钱,是具有“历史和遗产价值”的珠宝,这种损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八戒: 对,你说到点子上了。你觉得这次盗窃案最让人震惊的地方在哪?是他们的胆大妄为,还是作案手法的精准?
猴哥: 我觉得是他们行动的速度和专业性。七分钟!你想想,从破窗到得手再到逃离,一气呵成。这绝对不是临时起意,背后肯定是一个经过了精密踩点、反复演练的专业团队。他们对卢浮宫的安保漏洞、内部结构、甚至是警方的反应时间,都了如指掌。这种专业性比单纯的“胆大”要可怕得多。
八戒: 确实,这种专业性和速度让人不寒而栗。这次事件直接导致卢浮宫紧急关闭,法国官方也承诺要全面加强安保。不过说起来,卢浮宫的历史,好像就是一部和各种大盗斗智斗勇的历史。
猴哥: 可不是嘛。这根本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76年,就有几个贼顺着脚手架爬上去,敲碎窗户,偷走了一把属于国王查理十世的、镶满钻石的佩剑。到了1990年,雷诺阿的一幅画也被人从三楼展厅顺走了。
八戒: 哦?还有这事。
猴哥: 这都不算最神的。你知道吗,连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都丢过。那是1911年,一个博物馆的员工,一个意大利油漆工,就把画藏在工作服里带出去了。两年之后,他想在意大利卖掉这幅画的时候才被抓住。所以你看,威胁不仅来自外部的专业大盗,也可能来自内部。
八戒: 真是家贼难防啊。这么说来,不管安保怎么升级,好像总有漏洞可钻。难怪连法国的官员都坦承,“我们无法阻止一切”。这听起来有点让人泄气。
猴哥: 是啊,而且卢浮宫这个案子也不是个例。最近几年,整个欧洲都像刮起了一股“盗宝风”。
八戒: 没错,我记得前几年有个更夸张的。2019年,在德国德累斯顿的“绿色穹顶”博物馆,盗贼偷走了一批价值超过1亿欧元的珠宝。1亿欧元!换算一下得差不多1.16亿美元了。
猴哥: 对,那个案子震惊了全世界。这些案件都有个共同点,就是盗贼的目标越来越集中在那些价值连城、又相对容易携带的珠宝和稀有藏品上。而且作案手法越来越专业,这已经不是单个博物馆的问题了,是整个欧洲文化遗产保护系统面临的共同挑战。
八戒: 这种趋势确实让人捏把汗。那面对这种情况,卢浮宫这次打算怎么办?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吗?
猴哥: 法国文化部长已经表态了,安保肯定会立刻加强,而且未来还会对整个安保系统进行一次彻底的大修,英文叫overhaul。调查人员现在也正在分析盗贼留下的所有线索,包括他们遗落的物品和所有的监控录像。
八戒: 你说的这个“大修”,大概会是什么样子的?
猴哥: 我猜绝对不只是增加几个保安那么简单。卢浮宫每天接待几万游客,安保极其复杂。这次大修,很可能会引入更顶级的科技。比如,用AI分析游客行为模式,提前预警异常举动;或者使用更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来控制关键区域的进出;甚至可能部署那种肉眼看不见的、遍布全馆的微型震动或压力传感器。目的就是在罪犯动手之前,就把他们识别出来。
八戒: 听起来像是把博物馆变成了一个高科技堡垒。
猴哥: 面对这种级别的对手,也只能这样了。这次卢浮宫被盗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聊的其实有几个关键点值得记住。
八戒: 嗯,你说。
猴哥: 首先,就是这起发生在2025年的光天化日下的盗窃案本身,盗贼在7分钟内就完成了行动,目标是“无价”珠宝。其次,卢浮宫的历史上就不是清白的,丢过国王佩剑、名画,甚至连蒙娜丽莎都曾被内部员工偷走。第三,这事儿不是孤立的,它发生在整个欧洲博物馆盗窃潮的背景下,比如之前德国“绿色穹顶”博物馆就损失了上亿欧元。最后,作为回应,卢浮宫已经加强了安保,并计划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