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enHub
0
4-30晓曼: 哎,最近听说太空圈里都在骂街,说是苏联当年那个金星探测器Kosmos 482,发射53年后要“回锅”重返地球了!这...这靠谱吗?一个探测器能飘这么久?
原野: 嗨,可不是嘛!这玩意儿1972年就发射了,本来是奔着金星去的,结果点火儿没给力,没蹿出去,就一直在地球轨道上晃悠。
晓曼: 等等,53年?!我的天,它一直在天上飘着?这…这感觉就像一个忘了关的老式电饭锅,在宇宙里慢悠悠地转悠啊!
原野: 哈哈,这形容挺形象!后来它解体了,碎成了好几块。当时有俩小碎片飞到新西兰了,剩下最大的那块,也就是着陆器,和上面连着的发动机单元,就一直赖在高轨道上不走了。
晓曼: 那这两大块…得有多重啊?要是直接砸下来,那画面…会不会不太美好?
原野: 着陆器本身差不多有495公斤,就…大概一台稍微大一点的洗衣机那么重。而且它还带着防高温的外壳呢,本来是打算承受金星上几百度的高温的。所以啊,它有很大几率能完完整整地穿过大气层,直接…咚!就砸下来了。
晓曼: 听起来像是天上掉下来的“烤箱炸弹”……那…这风险有多大啊?真要砸到人,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原野: 倒也不用太恐慌。专家估计说,风险“不算特别高,但也不是零”。就跟陨石砸地球差不多,从概率上讲,砸到你家后院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更大的可能是掉到荒无人烟的海域或者山沟沟里。
晓曼: 我就好奇了,为啥它现在才掉下来啊?难道这些年一直没受到大气阻力影响?
原野: 其实一直都有啦,只是速度很慢,阻力特别小。最近太阳活动比较频繁,地球大气层受热膨胀,就像…就像吹起来的气球一样,空气层往上顶,阻力一下子就大了,它的轨道衰减得就快了,所以就…要掉下来了。
晓曼: 哦…我明白了!原来就像是在变大的风扇叶片里磨了半个世纪,突然风力加大,就被吹下来了…
原野: 这比喻挺到位!再加上这种事情很难精准预测,不像那种计划好的发射任务,可以精确到秒。这基本就是…盲打,撞大运。
晓曼: 那万一真的砸在居民区怎么办?
原野: 砸到人的概率真的极低。真要砸到有人居住的地方,救援肯定会第一时间出动。过去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有个一吨重的卫星残骸,掉在了美洲附近的海面上,只是…冒了个泡就没了。
晓曼: 明白了,那总结一下,这次Kosmos 482重返地球,算是53年前一次失败任务的“迟到告别”。它的着陆器大概率能完好无损地回到地面,但砸到人的风险非常小,更大的可能是掉进海里或者人迹罕至的地方。算是一出“老物件”的迟来告别秀吧!
原野: 没错!关注一下就好,不用太紧张。还能借这个机会想想太空垃圾的长期隐患,以及轨道碎片治理的重要性。
晓曼: 嗯,太空垃圾这事儿要是不搞好,以后天天都怕天上掉东西!好了,今天的“天外来客”就先聊到这儿,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