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enHub
5
5-3晓曼: 哎,今天这主题挺有意思的,叫什么“维基百科哲学游戏、知识焦虑与社群:探索创新、责任与求知之路”。名字听着怪吓人的,其实就是,你有没有发现,在维基百科上随便点一个条目,十有八九最后都能跳到“哲学”页面,这到底是咋回事?
原野: 哎呦,你这观察挺敏锐的!这个“跳哲学”现象,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张巨大的知识网络,它让你觉得,好像所有学科到最后都在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种终极问题。
晓曼: 哇哦,这么说,维基百科就像一个知识迷宫,把所有学科都给串起来了?等等,那这跟我们普通人有啥关系啊?
原野: 当然有关系!这就像康威生命游戏,一个特别简单的游戏,就是一堆小格子,按照几个规则自己“活”或者“死”。如果想法太少,就像游戏里死气沉沉;太多重复的,就老在那儿震荡。只有多样性,才能冒出新的“生命”来。
晓曼: 哎,你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这就像我们现在刷手机,老刷同一类东西就觉得没意思,但是信息太多太杂,又觉得焦虑。
原野: 没错!这就是“知识焦虑”的来源。我们既想知道真理,怕错过什么,又怕信息爆炸,把自己给淹没。你知道吗,有个叫 Vielmere 的,它用几个特别形象的比喻来帮我们理解这个焦虑。
晓曼: Vielmere?这名字听着像哪个奇幻小说里的地名。
原野: 哈哈,差不多。它把世界分成了几个小区域。比如第一个,叫 Moradoom,一个“常青森林”,象征着无休止的工作,就像常青树一样把你缠住,让你根本没时间思考。
晓曼: 哎呦,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每天被工作追着跑,感觉永远停不下来。
原野: 对啊!所以它的解药叫“满足之斧”,意思是说,我们要学会简单生活,学会对现状说“够了”。就像隐居到喜马拉雅山里一样,砍掉那些缠着你的枝条。然后呢,是Igamor,迷失方向的无知洞穴,就是说我们害怕挑战固有的观念,宁愿待在舒适区里。
晓曼: 嗯,这个我也有体会,改变确实挺难的。
原野: 没错,那要怎么逃出来呢?就要点燃“好奇心之火”,用理性和原创的想法去看世界,而不是只相信你眼睛看到的。
晓曼: 哎,你这么一说,我感觉好像又有点明白了。总而言之,多出去看看,多问问为什么,别老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对吧?
原野: 对,总结一下,就是,利用维基百科的“哲学游戏”来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呢,用简单生活和好奇心之火来搞定知识焦虑。最后,要善于利用社群和写作,把知识这座山给用好。
晓曼: 哎呦,听你这么一说,感觉思路清晰多了!感谢这波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