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enHub
9
5-16原野: 最近我老在想,你说这团队里,那种被人重视的感觉,怎么就能让人跟打了鸡血似的,瞬间来劲儿呢?
晓曼: 嘿,这事儿其实跟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叫“社交自尊”有关系。说白了,就是你在人群里,觉得自己是不是个腕儿,有没有价值。
原野: 社交自尊?这词儿听着有点学术,能给咱老百姓打个比方不?
晓曼: 当然能。你想啊,你去个party,结果没人搭理你,你是不是特尴尬,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换个场景,同事先把你一顿猛夸,说你多能干,主办方还专门介绍你,这时候你说话都自带光环了,底气十足!
原野: 哈哈哈,这比喻绝了!那在职场上,被重视和不被重视,差别也这么大?
晓曼: 可不是嘛!研究都说了,觉得自己重要的人,更爱跟大家伙儿聊天,也更愿意合作。反过来,要是老觉得没人把你当回事儿,就容易躲在角落里,啥事儿都不敢吱声。
原野: 哎,你这么一说,我好像还真见过这种事儿。有个同事,天天在那儿吭哧吭哧埋头苦干,结果没人问他一句想法,时间长了,他就开始踢皮球,啥事儿都不想管了。
晓曼: 这就是有些领导常犯的错误——老想着让员工“多出去社交”来解决问题,却忘了先让大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说的话有人听。
原野: 那这事儿,有啥破解之道没?
晓曼: 其实方法也不复杂,关键是得投资于关系的基础,让大家觉得被看见、被听见、被重视。
原野: 哎呦,这话听着挺有道理,能再具体点儿不?
晓曼: 这么说吧,有个叫Juliana Schroeder的研究就指出,被人真正了解,比啥都强。还有Ayelet Fishbach也说了,互相理解能大大提升满意度。再看Jane Dutton,她提倡“尊重参与”——给员工发言权,好好听人家说话,别老打断人家,也别光在那儿敷衍。
原野: 这么一来,大家不光心情舒畅了,还能更上心工作?
晓曼: 那是肯定的!高质量的关系还能提高你的认知能力,增强免疫力,学习能力也蹭蹭往上涨。最重要的是,员工更愿意多做一点,帮同事,为团队做贡献,整个工作氛围都不一样了。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有点想给团队搞个“被重视大作战”了——每天花个五分钟,大家轮流夸夸对方的优点,怎么样?
晓曼: 这主意不错!领导带个好头,就能带动整个团队的社交自尊。从小事做起,别等到年底开年会才想起表彰。
原野: 照你这么说,咱们今天这期节目,就围绕着用一些“小动作”来打造“被重视文化”,激活大家的工作热情,这事儿靠谱!
晓曼: 绝对靠谱!记住一句话:当人们觉得自己很重要的时候,他们的行为也会变得重要。
原野: 好嘞,那咱们今天就先聊到这儿,下次再继续深挖高效团队的秘密!
晓曼: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