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enHub
12
5-20原野: 最近这AI啊,简直是龙卷风过境,硅谷那是首当其冲,财富呼呼地往里卷,但听说不少人的饭碗也跟着遭殃了。今天咱就来唠唠,这AI浪潮到底是洪水猛兽,要砸咱们的饭碗,还是说其实是金矿,能给大家伙儿带来新机会?
晓曼: 这事儿啊,可没那么简单,不能一概而论。你想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说了,全球大概有40%的工作岗位会被AI影响到,发达国家可能更高,得有60%!
原野: 哎呦,这比例听着就有点吓人啊!那你说,到底哪些工作最危险?是不是那种工厂流水线上的,或者超市收银员这种?
晓曼: 没错,这种重复性的、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活儿,最容易被AI这小子给“咔嚓”了。你想想,一个机器人跟你比装箱速度,旁边还挂个二维码,写着“你被优化了”,你说你慌不慌?但另一方面,AI也会催生一些新的职业,像什么AI伦理专家、提示工程师,得有人给AI模型“投喂”数据,还得像厨师一样给它“调味”。
原野: “调味”这个词用得妙啊!那这些新职业够不够多啊?能把那些被替代的人给“消化”掉吗?
晓曼: 现在来看,缺口肯定是有的,但问题是分布不均。大城市里,AI人才那是香饽饽,饭碗稳得很,但小城镇的工人可能就得捏把汗了。这就像一条河,资金和机会都往大城市跑,小地方就容易“干涸”。
原野: 照你这么说,那财富岂不是更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了?硅谷那帮大佬等着数钱,底层工人失业了还得喝西北风?
晓曼: 确实有这风险。有人估计,到2030年,AI能给全球带来2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但这些钱往往会先流进那些有技术、有资本的人的口袋。除非政府出手干预,比如现在讨论比较多的“普遍基本收入”(UBI)。
原野: UBI?我听说就是政府直接给大家发钱,不管你有没有工作都给…这能行吗?
晓曼: 它的核心就是给每个人发一笔“保底”的生活费,降低失业带来的冲击。芬兰之前做过试点,效果嘛,有好有坏:有些人拿这笔钱去创业、学习,也有些人觉得“没压力”了,反而变得懒散。所以,关键还是要配合职业培训、教育项目,让人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原野: 嗯,光发钱不学习,那肯定不行,迟早坐吃山空。那我们普通人现在该怎么办?赶紧报个编程班?还是先学点哲学,提高一下人文素养?
晓曼: 最好是两手抓。学技术的同时,也要培养一些“软技能”,比如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AI擅长算数据、找规律,但对情感、价值判断这些东西还不太灵光。像心理咨询、艺术创作这些领域,短期内应该还比较安全。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也不是等着被淘汰,关键是谁能更快地“升级”自己。那最后你给咱们听众朋友们总结一下?
晓曼: 好嘞。这波AI浪潮啊,既是“拆迁队”,也可能是“建筑队”。它会淘汰那些重复性的、低附加值的工作,同时也会催生新的产业和岗位。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和AI共舞:政府层面可以考虑UBI、加强教育培训,个人层面则要持续学习,发展人机协作的能力。
原野: 好的,今天就聊到这儿。希望大家别被AI的“狂风”吹散了,而是学会借风扬帆。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