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enHub
3
5-28原野: 欸,最近刷到一条新闻,说美帝那边好像又要收紧留学生签证了,还查社交媒体?这...这不是明摆着给那些想出国深造的同学们添堵嘛!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晓曼: 可不是嘛,这事儿啊,其实早有苗头。你想想,之前特朗普那会儿,就嚷嚷着要查留学生的社交账号,现在看来,这可不光是查票那么简单,简直是要把你的手机钱包都翻个底朝天啊!
原野: 哇,这么夸张?就像进机场安检完,还要被要求掏钱包、翻行李一样!那具体怎么个“翻”法儿啊?
晓曼: 大概就是说,你申请签证的时候,除了要提交成绩单、资金证明这些常规材料,还得把你的Facebook、Instagram、微博、TikTok这些社交平台的历史发帖记录都交上去。他们说是为了反恐、打击反犹主义,但这个规则啊,它模糊得很!你发个支持某个运动的帖子,说不定就“踩雷”了,但具体哪些是雷区,谁也说不清楚。
原野: 哎哟,那我平时要是在朋友圈发个带标语的校园抗议照片,是不是就直接凉凉了?
晓曼: 还真没准!之前就有个学生,因为发了张巴勒斯坦国旗的照片,结果被面试官重点盘问,问他“这算不算反美言论”。现在更狠了,连你平时点赞、评论都可能被算进“风险评估”里。
原野: 听着就让人觉得压力山大啊!那签证处那边现在有什么动静吗?
晓曼: 听说啊,现在大使馆和领事馆都接到指令了,暂停新增学生签证预约,说是要等上级“二次指示”。现在想换个签证面试的slot,简直比抢演唱会门票还难!
原野: 这么说来,这事儿不仅影响个人,还可能给美国大学捅刀子?
晓曼: 那是肯定的!美国高校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都靠国际学生的学费撑着。这签证一慢下来,招生人数肯定锐减,不少学校到时候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尤其是像哈佛、耶鲁这种,被扣上“太自由主义”帽子的名校,更是重点关照对象。
原野: 唉,这对那些只想好好念书的同学来说,太不公平了!那教育界现在是什么反应?
晓曼: 国际教育协会NAFSA已经急眼了,直接跳出来谴责,说这是对勤奋学生的污名化。倒是那些科技公司,像Meta、Google,都装聋作哑,好像事不关己一样。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这背后可不仅仅是签证问题,更像是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政治博弈啊!那留学生们接下来该怎么办才比较稳妥呢?
晓曼: 我的建议是,最好提前准备好自己的社交媒体记录,把一些敏感的个人信息都删掉,发帖的时候也要注意言辞。再就是多关注大使馆的官网动态,尽早预约面试,把所有材料都准备齐全,有备无患嘛。
原野: 明白了!感谢你今天的解读,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这波新政策对留学的实际影响。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下次咱们再聊点别的。
晓曼: 不客气,随时欢迎来瞎聊!